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試點開展職稱評價創新改革,制定人才分類評價的“成都方案”,成都在行動。
5月10日,四川在線記者從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為破除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成都市實施職稱評價與企業人才評價開放融通試點,向重點企業充分授權賦能,支持產業企業創新發展。目前,成都高新區推薦、來自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首批93名企業人才通過試點獲評高級工程師職稱。
職稱評審:增加市場化評價比重
“此次試點,在職稱評審評價標準上突出工作能力和業績考核,注重市場認可和對企業、行業作出的貢獻,更加突出專利成果、技術突破、工藝流程、標準開發、成果轉化、經濟社會效益等評價要素,以企業對人才評定的職級及給予薪酬待遇等的市場化評價手段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因素,使青年優秀人才在職稱評審中脫穎而出。”成都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服務管理處處長李劍鋒介紹,此次試點企業選定頭部跨國企業,成都市將成都高新區推薦的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納入首批試點單位。
李劍峰表示,頭部跨國企業現有人才評價機制健全,評用結合緊密,人才評價市場化和社會化程度高。此次試點是為了充分發揮頭部跨國企業在新技術、新經濟、新職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人才評價行業權威的優勢,推動人才評價標準與職稱評審標準對應銜接。
“此次高級工程師職稱申報,不光看學歷,更看重能力。”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公司一位技術人員于2005年大學專科畢業、2014年入職,在職期間陸續取得99件技術專利(其中國際專利8件),在此次試點中獲評高級工程師職稱。
向企業授權:“人才怎么樣,企業說了算”
成都市此次試點給予企業充分授權和足夠信任,充分發揮企業用人主體作用,將企業人才評價與職稱評審有機結合,做到“人才怎么樣,企業說了算”。
在充分掌握頭部跨國企業自主人才評價及運用方式的基礎上,成都創新建立“個人申報、企業評價、政府采信、社會認可”的社會化評價機制,在企業內部先進行職務職級自主評價,聘任到相應崗位后,按照職稱的系列、專業、層級建立與企業崗位職級對應關系,將企業通過自主評價確定的職務職級、薪酬待遇、工作成績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在參加職稱評審時的業績貢獻結果,直接予以認定。
此次試點中,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面向資深技術人員群體,通過優中選優,推薦了一批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突出工作業績和較大市場貢獻的業務骨干申報職稱評審,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通過組織專家現場答辯和評審表決,該公司93人取得高級工程師職稱。其中,大數據專業44人,人工智能專業25人,電子技術專業24人。
以用為本:激發企業人才創新活力
“此次獲評高級工程師職稱的人員均已聘任公司高層級專業技術崗位,實踐能力突出,業績貢獻突出。”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設立了人才工作服務站,在成都高新區的指導下,提供職稱申報評審一條龍服務,以方便員工進行申報。
該公司某業務板塊的一位核心開發人員,2012年研究生畢業,屬于在騰訊快速成長起來的技術人才,雖在申報時職務職級暫未達到要求,也未公開發表論文,但因其負責運營系統的技術攻堅和系統性優化,使運營效率提升30%以上,獲得了企業、市場、行業的充分認可,通過公司推薦參加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獲評高級工程師職稱。
“堅持評用合一,以用為本,推動職稱評價與企業人才評價開放融通試點,將企業崗位職務職級與職稱評審相結合,將職稱與薪酬待遇相掛鉤,既有效降低了企業評價人才的成本,又減少了人才重復評價,還可‘賦能’企業開展選人用人制度改革,有力激發企業人才創新活力。”李劍鋒介紹,通過一次評價,企業人才既能得到職位晉升和企業重用,又能獲得社會普遍認可,提升人才職業發展空間。“此次試點企業人員取得的職稱網上可查詢,在人才落戶、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享有與參加普通職稱評審取得的職稱證書具有同等效力,證書‘含金量’‘公信力’足。”李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