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攝影 雷遠東

  杉板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一棟紅磚和玻璃混合的房子。沙河在附近蜿蜒而過,身后倚著東郊記憶。4月底的成都風和日暖,大煙囪、舊廠房、新建筑,在滿目蔥蘢下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景。

  杉板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下午3點過,27歲的文萱又出現在服務中心的門口。掃健康碼、測體溫后,背著電腦的她徑直走到了品讀學院,這是一個空間開敞的小型圖書館。這位在文化傳播公司上班的平面設計師常常待到晚上9點過,如果有客戶過來,便在旁邊的蓉漂生活里喝咖啡、聊天。

  品讀學院

  在踏入這里之前,文萱從未想到一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如此特色的服務,它像咖啡館,像創意書店,像社交美學空間,擁有太多年輕人喜歡的元素。

  事實上,為年輕人提供優質服務正是當初打造這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重要目的之一。

  “算上企業從業人員和游客,我們社區有7萬多居民。轄區內有東郊記憶和萌想星球兩個文創園區,年輕群體占比高。我們希望通過滿足年輕人扎根社區生活、尋求提升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多層次需求,來引導周圍的居民、產業人群和社區形成‘生命共同體’。”成華區跳蹬河街道杉板橋社區黨委書記陳嵐說。

  當然,服務對象也不僅僅是年輕人。提供120余項基本公共服務的便民服務一站通,鏈接新山書屋、新華文軒的品讀學院,對接社區服務達人提供各類生活服務的便家生活鋪,還有幼兒托育中心、鄰里藝術廳……這是一個全齡友好、多樣化和充滿活力的黨群服務中心。

  多元空間

  杉板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東郊記憶藝術區,周邊是龍湖濱江天街、萬科城市廣場、招商中央華城等大型綜合體。曾經的老廠大院,已在城市有機更新中蛻變為文創新經濟和消費新場景。

  這棟顏色和東郊記憶貼合的建筑,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功能多樣的空間。

  小圓桌組成的便民服務一站通,通過窗口、自助服務區、社區微信公眾號預約等多種渠道辦理各類民生、社工、企業等120余項基本公共服務,還對接了轄區超160家企業資源,為居民提供美好生活定制服務,實現了“微中心+全服務”。

  品讀學院里的年輕人

  文萱喜歡的品讀學院,鏈接著新山書屋、新華文軒以及各種社會資源,平日里會組織開展讀書沙龍、故事會等文化交流活動,周圍有不少居民都會來閱讀。

  在創客工坊,服務中心通過鏈接社區內今日頭條、華星璀璨等各大企業資源,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目前這里孵化了六大工作室,包括東郊文明特色研學工作室、幸福杉學院動力實驗室、美學工作室、商業場景創新研究室、思想家教育工作室、六小+服務工作室。”陳嵐告訴記者,社區是一個新興產業社區,有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創業初期的勵志團隊,有多才多藝的全職媽媽,也有熱情熱心的退休人員……這個創新創業中心,可以給他們提供發揮個人才能的機會。

  蓉漂生活里

  和雙創中心聯動的蓉漂生活里,是個互動空間,人們可以在這里喝咖啡、聊天、交友、談合作。再往里走,有服務共享平臺,居民可掃碼預約養老、干洗、云寄養等各種生活便捷服務,也能分享社區提供的一些生活工具,同時可以將家里閑置的工具共享出來。

  在二樓,有幼兒托育中心,以“免費+低償”方式為居民和周邊產業人群提供高品質親子家庭服務。可容納150人左右的鄰里藝術廳,與四川音樂學院合作共建了社區美育中心,開展合唱、舞蹈等專業指導培訓。VR有聲微黨校,鏈接了喜馬拉雅線上有聲圖書館資源,植入VR黨建和有聲黨建雙系統,40多個沉浸式體驗內容,可以足不出戶縱覽全國的紅色學習圣地。在黨建初心館,開展黨員“三會一課”以及各支部組織生活,同時這里也定期播放紅色電影。“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整合在地18支志愿服務隊,培育孵化了七色志愿者聯盟,進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務精細化和專業化程度。”陳嵐說。

  從掛著盆栽綠植的樓梯來到三樓,是“堅守初心·賡續奮斗”東郊華章主題展覽館,這里呈現著東郊工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記者注意到,在露天的走廊里,一簇簇的繁花中還放置著可小憩的圓桌和椅子。露臺眺望,東郊記憶的紅磚房、大煙囪就在眼前,衣著時尚的年輕人三三兩兩駐足,拍照打卡。

  服務中心一角

  特色服務

  彰顯美學與人文內涵的空間打造,與社區引入的專業社會組織服務相關。

  “我們從社區的思維和居民體驗的角度出發對黨群服務中心進行特色空間的打造和美學包裝。開放式的空間通過色彩、裝置等進行美化和提升,這些美空間都很受年輕人喜歡。”然宇文化,是杉板橋社區引入一家專業的社會組織,擅長空間營造和社區服務運營。項目經理汪娟娟告訴記者,像文萱這樣喜歡待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年輕人特別多。

  事實上,這個高顏值的黨群服務中心于去年5月正式投運以來,就迅速地成為網紅打卡地。“有很多人過來拍照、看書、喝咖啡。在過年前后,有些年輕人都成了常駐客,基本上每天都來。”汪娟娟說。她注意到,有大學生在這里準備考研考證。

  除了然宇文化,二樓的一家專業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也讓人印象深刻,那便是社區托育服務中心。

  去年,成華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跳蹬河街道黨工委指導下,杉板橋社區黨委推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嬰幼兒照護服務社會化運營,引進了專業的幼兒托育機構,規劃布局了嬰幼兒照護服務場所及活動設施,開始開展“免費+低償”型嬰幼兒照護服務,來解決轄區家庭0至3歲托幼難問題。

  “我們統計了一下,社區內35歲以下青年群體占比超過70%,年輕家庭數量較大,孩子的托育服務一直是大家的剛需,特別是寒暑假照料困難,對幼兒托育的需求更為迫切。”陳嵐說。

  幼兒托育中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時而生。“我們利用了黨群服務中心二樓近600平米的室內外空間,通過引進專業幼兒托育機構,來為年輕家庭切實解決這一難題。”陳嵐介紹,社區引進的專業托育機構以“免費和低償”的方式為居民和周邊產業人提供5大類15項高品質親子家庭服務,目前包含全日托、半日托和臨時托三種照護方式,同時,該機構在社區黨委的指導監督下,將以低于市場40%價格經營,為3歲以下兒童提供全方位的照護托育服務。

  “除了托育,我們還為幼兒提供多維藝術、運動寶貝、科學探索等課程體系,充分滿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五大指標。”陳嵐說。同時,她告訴記者,該托育機構的教師均通過了專業托育機構的管理認證培訓、實習期及嚴格的考核,全體持證上崗。

  “真的解決了一大難題。”下午4點過了,家住附近小區的王昱然來這里接孩子,她今天下班早了一些,想提前過來看看。玻璃窗戶那頭,八個小不點兒正圍坐在一起做游戲,有小朋友注意到有人來了,投來好奇的目光。

  美好社區

  “與傳統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相比,杉板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了空間布局更優化、功能配置更完備、載體活動更豐富、服務提供更多元,涵蓋了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等一系列服務,真正實現職與住的平衡、社區內與外的共享。”跳蹬河街道相關負責人這樣評價這個新中心。

  社區黨委書記陳嵐介紹了社區的“四大特點”:

  一是居民結構多元,充滿活力。7萬人口包括在地居民、企業從業人員和游客。青年群體占比較高,整體新潮時尚。

  二是文化特色鮮明,底蘊深厚。中心北側的東郊記憶園區,是保留下來的原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廠區;對面的龍湖濱江天街是在原鐵塔廠舊址上建成的成華區第二大型商業綜合體。

  三是產業集聚發展,轄區內商業載體超100萬平方米,有各類企業1368家,其中10億的企業就有1家。業態豐富。

  四是生活配套完善,綠化覆蓋率達57.3%,有雙地鐵站點以及26個公交站點,此外還擁有醫療、養老、文教等多個配套資源,宜居宜業。

  難以想象,曾經匯聚了很多制造企業、老舊工廠院落的杉板橋已經成為了集街區、社區、園區、景區“四區合一”的新興產業社區。這里新潮、時尚,擁有諸多文旅消費的新場景,還能給居民提供多樣化、全齡友好的生活服務。

  “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可以說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區。”陳嵐補充道。她指向不遠處的沙河邊郁郁蔥蔥的樹木,“給你數數我們的新建的公園,沙河城市公園(南區、北區)、方家河公園、杉板橋公園,還有多條健康綠道,在里面散步游玩真的很美好。”

  一個理想中的社區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以公園城市建設引領城市善治的成都,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守“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初心,加快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在提質“幸福城”中更好滿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

  “打造更有品質、更加幸福的生活家園”無疑是標尺之一,而這個在產業重構與城市更新中蛻變的社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