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稻-菜-漁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新津稻-菜-漁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當天下午四點過,從該基地稻田旁兩三米的觀景平臺上,可以看到水底黃色土壤上的小龍蝦。“馬上就要喂食了。”安利平表示,小龍蝦精細化養殖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不能像喂魚一樣只在一兩個地方投食,需要劃著船在田地走個遍,每個地方都投一點。因為小龍蝦的活動范圍只有8米,只投一兩個地方,有的小龍蝦就會被餓著。

  齊艷指著水底的水草說,水底種適量的水草,水草鋪展開能覆蓋住水底就更好了。小龍蝦在水草上活動,整個腹部會很干凈;若是在泥土上活動,其腹部則會顯得比較臟,賣相會差一點。“但水草也不能過于密集,否則可能會造成小龍蝦缺氧。”陳霞表示,小龍蝦對環境其實是很敏感的。

  干凈靠環境,“肉多”則更多取決于父母了。“小龍蝦和人一樣,也講究優生優育。”陳霞介紹說,大部分的小龍蝦含肉率在15%到18%之間,能達到20%的就算很不錯了。所以想要“肉多”,首先要選好種。但光有好種還不夠,在養殖過程中,要定期補充不同水系不同區域的種蝦,避免近親繁殖,以免“多肉”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少肉”,養成長不大的鐵殼蝦。

  對于消費者來說,小龍蝦是一道美食。對于養殖戶來說,小龍蝦是致富的好項目。除此之外小龍蝦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稻蝦共作’作為稻漁綜合種養之一,其意義不光是產業本身,更關乎四川的穩糧增收以及建設‘魚米之鄉’。”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水產局生產處負責人表示,只有農戶真正掙到錢了,地里的糧食才能真正穩定,包括稻蝦共作的稻漁綜合種養讓更多人愿意種地,“魚米之鄉”才有了基礎。

  根據近日印發的《2022年四川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今年四川將一手抓漁業發展,一手抓長江“十年禁漁”,全面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年水產品總產量將達到170萬噸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685億元以上。

  同時四川將持續推進“魚米之鄉”和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堅持穩糧增收、以漁促稻,新建以稻漁綜合種養為主導產業的10個“魚米之鄉”,以冬水田資源豐富的瀘州、宜賓、自貢、內江、資陽五市為核心,沿川渝接合地的遂寧、南充、廣安、達州發展,打造“巴蜀魚米之鄉”,立足川南氣候優勢,打造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集群。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實習生 張業欣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