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首店經濟效應逐漸由京滬蓉向周邊城市蔓延
《研究》還建立了商業資源聚集度指數模型——從數據來看來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位列全國前五。
據《研究》,商業資源集聚度與大品牌青睞指數、商業核心指數、基礎商業指數有關,而大品牌青睞指數包括品牌門店總數+入駐品牌數量+品牌門店增長數,商業核心指數包括商業區實力+核心商圈實力+商圈日均客流總量,基礎商業指數包括淘寶店鋪數量+餐飲門店數量+服裝店數量+超市數量+便利店數量 。

下一步,成都商業應該如何發展?
一個明確方向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孵化本土引領性品牌。《研究》指出,首店經濟效應逐漸由京滬蓉向周邊城市蔓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體,成都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品牌首入西南甚至西部的試驗場,同時也是“新消費”品牌制造地,在餐飲、嘻哈潮牌、街舞等領域優勢明顯,未來成都延續這種優勢,并借助城市群的力量將有機會孵化本土高能級引領性品牌,推動首店經濟產業鏈發展。
而在碳中和熱潮下,環保、健康業態將成為首店新熱點。《研究》現實,一方面,碳中和背景下,可持續發展成為品牌和購物中心的新時尚;另一方面,疫情下消費群體對于環保、健康的關注度也空前提高,為環保、健康買單的意愿增強,環保健康類首店開始落地并將成為新熱點。
此外,成都還孕育更多特色化、開放式商業空間,公園商業形態、特色街區更加令人矚目。比如,位于大源公園的Regular源野,品牌還未完全入駐就已火速出圈,成為現象級標桿商業。

根據《研究》,公園式商業的綠化和設計感,與周圍的線性建筑形成對比,人們“為消費而消費”的態度已然轉變,更愿為體驗、環境和情感買單,這類開放式商業形態有其他類型商業無法比擬的優勢。
此外,景點式空間出圈,沉浸式場景創新品牌、體驗類首店將持續繁盛。
“對年輕人來說,吸引他們來成都的,早已不僅是那些傳統經典和大熊貓,城市的新型商業空間、文化場館甚至一家店鋪,正在成為他們新的旅游打卡地。”《研究》表示,景點式空間成為新的出行動機,具有成都氣質的沉浸式場景創新品牌、體驗類首店將持續繁盛。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圖據《2021年度成都首入品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