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開航投運,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兩個大型樞紐國際機場的城市。在毗鄰天府國際機場2公里之處,一座產業新城正蓄勢待發。
為貫徹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成都市在緊鄰天府國際機場區域劃定了60.4平方公里的成都未來科技城。目前正布局特色產業鏈、供應鏈。
■ 本報記者 楊成萬
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產業聚集地
“成都未來科技城成立一年來,從‘白紙畫圖’到‘平地立城’,快速推動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產投智創空間等一大批高能級、功能性項目建設。”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未來科技城將高質量打造國際一流應用性科學中心、中國西部智造示范區和成渝國際科教城,其重點引入項目也聚焦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科技服務業以及未來產業。”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周翔告訴記者。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將設置12個科研實驗室、6個行業實訓基地以及1個高原研究中心,整合吸納全球航空產業優質資源和創新人才,為成都未來科技城搭建更優質便捷的人才庫資源。
據了解,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于2020年11月開工建設,預計在今年底主體封頂,2023年5月全面竣工。與此同時,在成都未來科技城緊鄰機場南北高速和金簡仁交通干道,承載著成都未來科技城“兩軸三片”創新企業聚集區、“產業轉化核心承載地”重任的未來智造示范區正在加速“生長”。
記者從成都產興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了解到,預計近10年總投資約300億元的20余個產業類、基礎設施類、職住平衡類項目正在核心示范區內有序推進。
加速構建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
按照規劃,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本期建設“兩縱一橫”3條跑道、71萬平方米的航站樓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遠期規劃建設“四縱兩橫”6條跑道,14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280萬噸的需求。
一年來,這片規劃范圍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斷帶來驚喜,廠房、辦公樓、學校、公園、酒店等建筑由點及面,阿里云西部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聯東U谷、富凱智能智造、辰創成都智能雷達等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的高端產業化項目加快落地。
“這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人流、物流,有利于成都未來科技城高位‘鏈接’全球資源,面向全球集聚高層次人才。”上述負責人說,通過天府國際機場,成都未來科技城2小時城市群聯動圈將覆蓋四川省8300多萬人口,3小時經濟發展圈將覆蓋周邊7省6億人口,5小時商務飛行圈連接亞洲所有新老核心城市。機場投運將推動成都未來科技城更快形成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別為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航空航天產業、適航產業、臨空經濟提供直接動力。
新的機遇已經到來。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重點發展航空電子、民航培訓與服務,推動高端研發和先進制造“雙突破”,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創新力強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專家觀點
天府國際機場讓西部加速融入全球經濟
西南財大西財智庫首席戰略顧問湯繼強表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航投運,是中國西部基礎設施改善升級、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的最新案例。不斷加密的航線、中歐班列以及正在修建的高鐵和高速公路網讓中國西部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投資熱土和開放前沿。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活力和四川外貿近年來的亮眼數據進一步印證了中國西部的潛力。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通對建設西部開放高地來說,補齊和做優了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的重要發展“短板”與“關鍵配件”,極大地拓寬了區域地理發展邊界和空間,釋放了西部發展大省的經濟潛力,加速了生產要素的時變效率和聚集效應,提振和帶動了物流、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可以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開通,是促進西部地區貫通南北、東西互濟、聯通國內國外,提升開放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內陸腹地轉向開放高地進程的標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