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置?
投放、收運、處理共同發力
垃圾分類,市民分類投放是前端,后續還有收運、處理等各個環節,大家一起發力,才能真正實現目標,這也是“全程分類”的題中之意。
對此,《實施方案》里又有哪些具體舉措呢?
《實施方案》從推進全面覆蓋、健全收運體系、提高處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對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類處理系統進行了詳細規定。
推進全面覆蓋。區(市)縣政府統籌,街(鎮)具體負責,在《條例》正式實施前,全面完成公共機構、公共場所及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改造和收集容器規范,強化垃圾清運時間、頻次、收運公司和垃圾去向等信息公示。
健全收運體系。2021年3月底前,全市將新增廚余垃圾收集車(四輪平板)409輛、配置廚余垃圾標準收集容器14400個;2021年底前,全市累計配置廚余垃圾收集車輛583輛、專用運輸車輛261輛。
提高處理能力。到2021年底,全市新增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能力200噸/日、分布式處理能力250噸/日,可回收物處理能力達7500噸/日,大件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800噸/日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新增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能力1600噸/日,可回收物處理能力達8000噸/日,大件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1300噸/日以上。
共同參與
率先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實行實行“不分類則不收運”
垃圾分類不僅關系生活環境改善,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在垃圾分類中,和分類處置一樣重要的,還有源頭減量,在這方面,你能做的還有很多。
對此,《實施方案》中也有規定。例如,制止餐飲浪費,開展“光盤行動”,從源頭上減少廚余垃圾產生;循環利用,住宿、旅游、餐飲及相關配送服務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發布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的詳細目錄,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加強對快遞業、電子商務企業包裝指導,推動建立計價優惠機制等,促進包裝物減量;推進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源頭減量;倡導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塑料制品回收利用;推行綠色辦公等。
成都還將逐步實行“不分類則不收運”制度,制定相關操作規范,率先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實行,并逐步在部分物業管理水平較高的小區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