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2月25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十三五”成都市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開展情況和“十四五”及2021年成都市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工作計劃。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與基準年2015年相比,“十三五”期間,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38天,PM2.5下降28.1%;SO2、CO、PM10、NO2四項指標達標,其中NO2首次實現達標,西望雪山成為常態;納入監測的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上升27.9%,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全部消除,國、省考核斷面首次全部達標,黃龍溪斷面水質總體提升至III類,水潤天府盛景重現;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天府大地畫卷鋪展。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斌平在表示,“十四五”期間,接續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將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整體治理和系統治理,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攻堅戰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個方面。
具體來說,將突出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牽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更加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
聚焦2021年,成都市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工作將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以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實施生態惠民示范行動。
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把提升大氣環境質量作為市生態環境局貫徹落實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的“一號工程”,實施協同降碳行動。持續推進“以電代煤”“氣改電”,嚴格限制新增燃煤項目,加快完成在用鍋爐達標整治。實施治污減排行動。推動水泥、玻璃、石化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試點推進工業園區和企業集群建設涉VOCs“綠島”項目,持續推進低(無)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實施控車減油行動。加快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擔比例,強化新車準入、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監管,積極推廣新能源車。實施清潔降塵行動。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全面推廣水性建筑涂料,持續強化渣土運輸車輛監管。實施科技治氣行動。強化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監測,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加快安裝用電監控系統,推廣應用VOCs電子圍欄。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進一步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強化各級黨委、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每月對區(市)縣水環境狀況實施排名通報。突出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實施陽化河、西江河、楊柳河、濛陽河、榿木河等小流域治理,鞏固提升錦江、絳溪河、南河治理成果。加快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推進繞城內污水治理專項行動,加快補齊工業廢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強化科技支撐。開展白河等重點流域智能監管試點,與高校合作開展物質通量研究,充分運用無人機、無人船等全面排查岷沱江流域干支流排污口。加大農村污水治理力度。整合資源、政策、資金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嚴格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確保已建成的治污設施充分發揮減排效益。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加強源頭防控,實施分類分區管理,推進風險管控和修復,強化部門聯動和監督執法、考核評估等6大行動。編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持續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加強農用地、未利用地的土壤環境監管,完成253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和整改,以及重點工業園區、規模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調查評估,實施污染地塊負面清單和用地分類管控,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
“我們也將加強對環境問題成因機理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研究,加快建設成都‘數智環境’系統等五大工程,完善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預案,提高治理的針對性、有效性。”楊斌平說,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為導向,編制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將其作為總綱,通過達峰倒逼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特別是能源結構加快轉型;以構建“環境治理七體系一能力”為路徑,加快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大環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