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鐘航程,十全十美
飛機計劃9點多鐘起飛,不到8點,興奮的媒體記者就已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停機坪上,6架試飛飛機早已就位,整裝待發。此次試飛,6家航空公司都派出了自家的旗艦機型:川航空客330“成都大運號”、國航B747-8“空中女皇”、東航B777-300ER“進博號”、祥鵬航空B737-800“高原雄鷹”、成都航空中國民機ARJ21、南方航空A380-800“空中巨無霸”……寬體機、國產民機、多種類別的機型集中在這里。
登機前,大家收到一張登機牌,起訖點為“成都(雙流)——成都天府”。這是四川里程最短的一次航行,但各大航司都派出了超豪華、高配置的機組團隊,機組成員均是飛行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王牌飛行員”。
9點52分,川航“成都大運號”率先推出停機位,駛上跑道,奔跑、起飛!10點10分,飛機穩穩落在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機艙內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18分鐘的飛行,沒有感受到一次顛簸!”一位媒體記者感嘆。
等候已久的消防車噴出兩道水霧,在空中交匯成一座水簾,這是民航最高禮儀“過水門”儀式。迎接水門洗禮后,川航客機停靠進131機位。此后,以5分鐘為一個間隔,國航、東航、祥鵬、成都航、南航客機相繼到來,停在指定機位。
“十年建成,十全十美!”省發展改革委一位工作人員在朋友圈感嘆。天府國際機場2011年籌劃建設,迄今為止已整整十年。
1+1>2,如何實現
天府國際機場投運后,將和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行。如何實現1+1>2?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副總經理林罄介紹,天府國際機場已確定國航、川航、東航、祥鵬4家基地航空公司。天府、雙流兩個機場通過空中一體、地面交通一體、集團管理一體三個方面來實現“兩場一體”,力爭1+1>2,共同助推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成都樞紐是國航四角菱形布局重要的西部支點。”國航西南分公司副總經理丘峰說,天府國際機場投用后,國航預計到2025年在成都樞紐使用的飛機將達到150架,較目前運力翻一番。
川航公司副總飛行師劉傳健表示,在天府國際機場,將形成以成都為核心,全面輻射歐洲、北美、澳新、東南亞、東北亞的中轉網絡布局;在雙流國際機場,將推動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優化發展主干線航班,實現商務航線高頻次、全覆蓋,配合天府國際機場打造“雙場快線”。
東航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肖亮介紹,作為基地航空公司,將積極推動天府國際機場形成輻射全國和泛歐泛亞的航線網絡和航班波。
“2021年,祥鵬航空將正式轉場至天府國際機場運營。”祥鵬航空董事長蒲明說,將提升成都進出港國內骨干航線載運能力和輻射能力,打造成都國內寬體機運營基地。
成都航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培文介紹,正積極調整戰略布局,爭取在天府國際機場擺放飛機運力達30架,逐步形成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雙樞紐”“雙機隊”運行模式。
在南航四川分公司總經理李棟梁看來,成都的“兩場一體”是獨一無二的,與其他國際、國內大城市的“一市兩場”不同,“對成都來說,只有一個航空樞紐,天府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相當于這個樞紐的兩座航站樓。”他表示,南航把成都作為目前兩個主樞紐(北京、廣州)之外最重要的、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將以天府國際機場投運為契機,加大運力投放,提高國內、國際航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