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上班”
地下慢行系統串聯起日常生活場景
在介紹陸肖TOD的視頻里,一個叫迪娃的孩子暢想了這樣的生活場景:每天早上,和爸爸一起走出家門后不久,就進入一個長長的“連廊”。“連廊”的一端可以通往學校,還有一端連接了爸爸的公司。
不用過馬路等紅綠燈,也不被通勤所累,步行就能上班上學,這樣的生活在TOD項目不止步于“暢想”。
不同于傳統區域開發以商業為主,陸肖TOD地面上的規劃運用了“137”理念。具體而言,就是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在半徑100米核心區布局商業服務業設施,打造具有顯示度的城市地標;在半徑300米次核心區布局辦公、酒店及公共服務設施,塑造靈動多樣的城市場景;在半徑700米非核心區,布局住宅、公園等生活生態空間,營造從“城市到自然”的詩意棲居。
“以我們展示中心背后的住宅2號地塊為例,未來出發去往周邊的學校,步行時間都在3分鐘-5分鐘之內。”陸肖TOD工作人員舉例。

陸肖TOD實景
而視頻中迪娃所說的“連廊”,則是項目的亮點——地下慢行通道。
在陸肖TOD的一體化設計范圍內,各個功能組團的地下全部由公共步行系統聯通,通過分散布置的下沉公園,與地面慢行系統立體相連,并通過公共通道直接連接地上建筑。
在TOD展示中心內,一個項目的剖面圖直觀地“解釋”了整個地下世界。簡單來講,地下分為了多層,最底層是地鐵站臺,中間層為步行公共通道,里面還拓展了商業購物休閑等功能。同時,通道也直接連接到了地上的住宅或辦公寫字樓。如果坐地鐵回家,從地下就能走進家大門,一路上還能逛逛街買買菜,且避免了風吹日曬。再往上走,通過商業區周邊布局的下沉庭院,就能直達地面。
類似于現在春熙路地鐵站點和IFS大樓的連接“組合”,但陸肖站內功能更齊全,且規模更大。
為了不讓漫步在生活微場景里的居民逛“暈了頭”,陸肖TOD對于地下功能區布局分工力求有序明確。
例如,地鐵站廳核心范圍布置主題餐飲、商超、電影院等集中商業;
在重要公共通道規劃包含運動健身、特色餐飲、培訓教育等業態的地下特色步行街;
在連接住宅小區的公共通道周圍,布局無人超市、洗衣店、快遞等生活配套,更好服務日常生活。
“未來依托地下慢行系統,我們還可以慢慢實現更多的功能,成為整個區域最便利的核心點。”TOD展示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地下慢行系統就是從地下把整個地面上所有的功能區和功能點,進行有效連接。“同時地上地下慢行系統相互補充,與周邊地鐵線路又相互串聯,慢行系統+高效軌道交通結合,再與各城市功能一體化編織成網。能夠真正實現綠色出行方式的同時,又帶來了交通與生產生活緊密連接的“沉浸式”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