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曉青
央企華僑城還在繼續賣賣賣。
11月18日,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披露信息,華僑城擬轉讓重慶、成都子公司部分股權,轉讓底價合計32.13億元。
資料顯示,重慶華僑城擬轉讓重慶悅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底價29.19億元,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17日,注冊資本2000萬元,實收資本0元。經營范圍包括房地產開發(憑資質證書執業);房地產經紀(不含評估);企業管理咨詢;從事建筑相關業務(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后,在許可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銷售:建筑材料(不含危險化學品)、電器、五金、機電。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重慶悅嵐總資產38.3億元,負債3221.5萬元,所有者權益37.9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重慶華僑城已向重慶悅嵐提供股東借款本金2165萬元,重慶華僑城已為其墊付工程款項本金2249.2萬元,而且為了維持項目正常開發運營,重慶華僑城預計將在股權交割前繼續為其新增提供股東借款本金不超過6000萬元,用于支付工程及日常經營支出等費用。
此次重慶華僑城擬出售的重慶悅嵐持有重慶市兩江新區悅來生態城的222.49畝商住項目,該項目計容建筑面積38.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30.3萬平方米,商業8.1萬平方米。該項目是由重慶華僑城于2018年4月通過公開市場拍賣獲取。
事實上,華僑城曾在2019年11月28日掛牌重慶悅嵐100%股權,當時的轉讓底價為40.54億元。
當時華僑城曾表示,轉讓是響應國務院國資委“降負債”、“強主業”要求,按照集團“文化+旅游+城鎮化”戰略發展思路,通過資金回流反哺文旅主業,提升華僑城作為文化旅游龍頭企業的業務聚焦動能。
華僑城擬轉讓的另一家公司為成都華僑城錦華投資有限公司50%股權及2.94億元的債權,轉讓底價2.94億元,其中50%股權轉讓底價為0.55萬元。
成都華僑城錦華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27日,注冊資本1億元,實收資本0元,屬于國有獨資企業(公司)/國有全資企業。經營范圍包括旅游資源開發;旅游項目開發、旅游管理;項目投資;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房屋經紀服務;房屋租賃;游樂設備、機械設備的設計、銷售、安裝;舞臺設計;文藝創作與表演;場地租賃;體育場館管理;物業管理;會議及展覽服務;酒店管理;住宿服務、餐飲服務;種植、銷售:谷物、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互聯網零售;兒童樂園服務;寵物服務等。
截至10月31日,成都華僑城錦華總資產14.29億元,負債總計14.29億元,所有者權益虧損4.08萬元。
華僑城頻繁出售項目的舉動持續已久。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的資料顯示,被出售的子公司大多尚處于虧損狀態或開發進展緩慢。
華僑城三季報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33.93億元,同比增加11.8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47億元,同比減少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