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在成都高新區,依托成都新經濟活力區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核心區,到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

一核:成都高新區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產業核空間布局示意圖
“一區”:在成都天府新區,依托成都科學城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設施集聚區,到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

一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工智能創新設施集聚區規劃圖
“多園”:在“中國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成都智能應用產業功能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青白江歐洲產業城”等區域打造10個以上“AI+”融合應用重點園區,建設一批融合發展基礎設施,賦能并支撐產業功能區產業轉型升級,形成AI應用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看支撐
“兩大支撐“:強化技術供給支撐和基礎設施支撐。
技術供給支撐:依托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中科院成都分院、川大、電子科大等在蓉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定理機器證明及視覺識別、新一代神經網絡模型、神經網絡自主演化、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理論、算法和技術研究,推動希氏異構、通甲優博、啟英泰倫等企業牽頭或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加快醫療影像人工智能技術、腦神經網絡AI語音降噪識別SOC芯片研發、基于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的智能視頻分析系統等重大和前沿技術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主要涉及33個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254億元。
基礎設施支撐:重點建設成都超算中心、華為成都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萬國數據云錦天府云計算中心等11個算力/數據基礎設施,預計總投資金額超過528億元,其中成都超算中心總投資約25億元,按照300P峰值性能進行總體規劃,一期完成建設峰值性能170P,部署6000個計算節點,實測可達10億億次/秒,據測算其算力同期全球排名前10;華為成都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預計總投資109億元,將建設“一中心三平臺”,“一中心”即“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區域級節點”,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級人工智能大數據節點,立足成都服務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