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的拼圖上,需要高峰,更需要高原;成都營商環境建設的進度條,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更是一座城市競爭力的核心環節。

  剛剛落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城市的營商環境改革進入深水區,突破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唯有發揚啃硬骨頭的改革精神,才能取得新進展。

  11月6日,一場特殊的發布會,將步入全國最快行列的“邛崍速度”推到了聚光燈下。以關注度最高、改革難度最大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為突破口,成都邛崍進行嘗試性改革,在縣域層面優化營商環境,塑造區域發展核心競爭力。邛崍市委書記王乾也接受媒體專訪,詳解“營商環境優化秘笈”。

  春江水暖,見微知著。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社會關注度高,也是矛盾交匯點。邛崍市通過相關改革,實現了三大變化:一是審批事項確定性100%,給了社會穩定預期;二是壓縮審批服務時間70%以上,“邛崍速度”步入“全國最快”行列:項目生成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從至少需要239個工作日,壓減至70個工作日,其中立項用地到竣工驗收壓縮到50個工作日,其中政府審批時間壓減至14個工作日;三是實現服務方式全國最優,首創“無窗審批、專員服務”,打造了“無距離、有溫度”的特色服務新模式。

  營商環境改革的“邛崍速度”,是成都大力推進營商環境建設3.0版結出的一個碩果。邛崍實踐證明,只要有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有追求卓越的創新辦法,即使是區位不占優的西部縣域經濟體,也能打造出比肩全國一流水準的營商環境。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

  營商環境是要素集聚的磁場和城市的重要名片。營商環境好比一個連通器,產業、資本、人才等要素在全國甚至全球流動。人才遵行“人往高處走”的流動邏輯,項目、產業、資本要素亦是如此,哪里營商環境更優便流向哪里,進而形成強大的發展磁場。

  要素全球性流動的特點,決定了城市營商環境是一場“不進則退”的全球性競賽。每一座致力于追求卓越的城市,只有打造更優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成為要素聚集的“高地”,才可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高地。為此,城市必須樹立強烈的搶跑意識和啃硬骨頭意識,敢于“對標一流”進而“超越一流”。

  在持續優化城市營商環境之路上,成都從未停歇。2019年成都市將全年工作主題確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今年,成都市通過《成都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即成都營商環境3.0版),并于9月正式出臺。營商環境3.0版在2.0版全面對標對表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把企業市民感受作為評價“第一標尺”,全面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

  成都營商環境3.0版,著力培育“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的社會文化。“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是成都對于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通俗表達,也是這座城市努力追求的文化內核。看似軟指標,實則硬杠子,看似很柔性,實則更剛性。以文化的內化,讓城市獲得更持久的內生動力,讓城市擁有更突出的比較優勢。

  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以邛崍為例,在今年成都市項目招引攻堅專項工作中,新簽約引進項目102個,協議總投資達727億元,創歷史新高。放眼全域成都,三個月項目招引攻堅行動,收獲497個重大項目簽約注冊,投資額達8671億元、同比增長 57.7%;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記市場主體28.3萬戶,同比增長18.7%,新登記數量和增速均位居副省級城市第1名;企業登記數達92.2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2名。企業和項目,用真金白銀為成都投票。

  營商環境的拼圖上,需要高峰,更需要高原。成都營商環境建設的進度條,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紅星新聞評論員 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