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要求
要審視自我在國內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的角色 ,摸清家底從生產端與市場端去理解背后的要求變化
“更高的定位,要求成渝地區要將內部發展與外部發展、自身發展與輻射發展、區域發展與國家發展高度結合。”蔡之兵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不僅要“自我審視”,更要審視自我在國內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扮演的角色。
“適應更高要求,成渝目光要向內,更要向外。”盛毅以成渝產業布局分析,從經濟圈內部來看,成渝目前確實存在產業雷同現象,但目光放到國內和國際,這種雷同并不是問題。“比如兩地都有外資企業布局的筆記本電腦組裝,但都是外銷,這種雷同反而提供了產業抱團做大規模、深度挖潛形成區域特色的機會。”盛毅談到。
省發展改革委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統籌處副處長盧小甫認為,要從生產端與市場端(消費端)兩方面去認識這一提法變化的要求。“生產端來說,成渝地區產業門類齊全;消費端而言,2019年四川重慶兩地GDP超過7萬億,人口總量大,市場巨大。”他表示,就兩端來說,成渝地區具備了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的條件。
“我們要摸清家底,才能知道怎么去適應新要求。”譚焱心認為,成為帶動全國的新動力源,首先要找到區域內的動力源在哪兒。他說,四川的天府新區、重慶的兩江新區,未來十余年的產業布局和人才資源儲備都很好,創新原動力強,要著力這些地區的人才培養和資源傾斜;同時,要摸清產業鏈家底,找準全球范圍內的優勢產業,打通堵點,引導培育行業獨角獸作為支撐。
“打造新動力源,創新恰恰就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可以先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內涵型增長。”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高定位、高要求,為川渝科技創新賦予了新的重大歷史使命,四川應該著力提升包括基礎研究能力、技術攻關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和協同創新能力在內的四個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激發新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