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方叫苦:
一天收兩三百,連市場內清潔工的工資都不夠
隨后,紅星新聞記者來到市場綜合治理辦公室,承包該市場的黃先生向記者確認了廖姓工作人員系市場管理方的員工。他告訴記者,東升農貿市場是集體市場,屬于原東升村集體所有,已有30多年了,現在由他私人承包,已有兩年,每年需給付160多萬元的承包費用。
他表示,市場管理方對臨時攤販收費已有多年,所收費的范圍,都是屬于市場范圍內。“而收費標準是看賣東西的多少,以及地面的清潔程度而定。”他告訴記者,他們收取的是清潔費,主要用于對市場管轄范圍內的地面進行清潔,“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們的苦衷,說我們收了錢,但其實一天就只能收兩三百元左右,一個月才幾千元,連市場內清潔工的工資都不夠。”

官方回應:
收費采取雙方自愿原則, 對臨時攤位按天收取

據管轄該市場的保和街道城管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市場對臨時攤位收費是采取雙方自愿的原則,“并沒有強制。”對于固定攤位,會一次性收取一年的清潔費,而對于這種臨時攤位,就按天收取清潔費。他表示,不管是賣菜還是賣水果,都會產生垃圾,請人打掃清運都需要費用,且根據“門前三包”政策,打掃還是得由市場方負責,所以他認為收取一定費用無可厚非,“但是不能收得太過分,在能接受的范圍內,采取雙方自愿、協商的原則。”
屬地東升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收費的范圍確實是屬于東升農貿市場的范圍內。現在倡導地攤經濟,所以部分商家就把攤位擺到了市場外面。為了便于管理,市場便收取了外面臨時商販的垃圾清運費。
但她表示,“這種做法其實對社區和市場管理方來說都很矛盾。”一方面想把市場搞活,但又要考慮到市場規范的問題。他們也因此接到過相關投訴,對此,社區、城管都會對市場加強管理,規范擺放點位。
對于收費是否合規?她表示,雖不知是否合規,但是是符合常理的。“因為管理方要達到市場管理的要求,也會存在一定的管理成本。”她表示,下一步,如果影響了市容市貌,或是市民反應極強烈,社區也會要求把臨時攤販劃入市場內部經營。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章玲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