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
鳥類種類、數量逐年遞增
黑喉潛鳥首現成都
青龍湖濕地公園只是成都眾多觀鳥地點之一。沈尤介紹,興隆湖、北湖、白鷺灣、錦城湖、成都植物園、四川大學等地,都是成都市內較好的觀鳥地點。
“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好不好,鳥類很能說明問題。”沈尤說。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與成都觀鳥會共同發布的報告,一季度成都平原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等3個鳥種記錄。
根據觀察結果,成都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逐年遞增,這說明成都的生態環境整體向好的方向在發展。沈尤尤其對成都城市規劃中適度保留生態空間的自然性贊不絕口:“比如青龍湖濕地公園,進行了分區,鳥島就是提供給鳥類的保護區,而另一些區域就可以開放出來供游人游玩。最好的狀態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價值轉化:
發展觀鳥產業等業態
實現公園城市“自我造血”
沈尤談到了生態價值的轉化。他說,成都要在建設公園城市、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公園城市的“自我造血”。“比如,觀鳥產業,就可以作為生態旅游項目進行推廣,將成都打造為中國的觀鳥產業中心。”
此外,沈尤表示,生態系統還能為人們的休閑、游玩提供更多場景。“以青龍湖濕地公園為例,市民游客可以在草坪上搭帳篷享受閑暇時光;小朋友來這里開展以自然生態為主的課外教育或研學活動;畫家、作家、攝影愛好者來這里進行有關自然文學的創作……”沈尤說,對生態價值進行挖掘和提煉,從而發展旅游、教育、運動、健康等活動,既豐富了市民生活,也豐富了業態,促進公園城市生態價值的轉化。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驚 攝影 沈尤 呂國應
部分圖片由成都觀鳥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