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暫停、重啟到快進,疫情對經濟造成不小的沖擊,但同時也促使更多城市在轉型中尋找機遇。新經濟,無疑是重要機遇。
5月2日,財新智庫和BBD聯合發布《萬事達卡財新 BBD 中國新經濟指數》4月數據。數據顯示,中國新經濟指數(NEI)持續上升,4月指數為32.1,相當于新經濟投入占整個經濟投入的32.1%,較3月上升了0.8個百分點。
而從國內城市數據來看,依照2020年4月新經濟城市綜合成本指數調整后的新經濟總量排名,成都排名國內城市第四位,僅次于北京、重慶和上海。

在復工復產走向常態,各地紛紛啟動經濟發展快進鍵的4月里,新經濟的發展呈現出怎樣的新趨勢?基于既有優勢和全新形勢,成都又是否找到了發展新經濟的新著力點?
[全國變化]
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1350元
高于全國平均入職工資5.7%
2017年起,《萬事達卡財新 BBD 中國新經濟指數》正式開始連續發布。該指數包括勞動力、資本和科技三項一級指標。根據該數據報告顯示,今年4月,中國新經濟指數(NEI)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其上升主要是來自于科技投入的上升。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各地在受到疫情影響后,進一步加大了對科技研發的重視。
分行業看,該指數中占比最大的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產業,2020 年 4 月為總指數貢獻了11.8個百分點。
2020年4月,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1350元,新經濟行業的平均入職工資水平高于全國平均入職工資水平5.7%。新經濟工資數據主要來自51job、智聯招聘、拉鉤、趕集網等數個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即對勞動力的需求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