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
以融合化為路徑
以市場化為導向
《行動方案》明確,每個科創空間不超過1平方公里。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雙流區在其功能區差異化布局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的科創空間;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成華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郫都區各布局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的科創空間,東進區域各片區開發單元(通航機場片區、通用航空東片區、職教城片區、龍馬湖片區、東西軸線片區、沱江軸線片區、天府奧體城核心場館區、三岔站TOD片區、絳溪北片區等9個片區)各布局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的科創空間。
綜合來看,科創空間建設將聚焦“5+5+1”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以融合化為路徑,充分整合產業資源、技術資源、品牌資源、市場資源、政務服務,促進產業生態、創新生態、營城生態、環境生態深度耦合,打造產業資源集聚平臺與價值創造平臺。
以市場化為導向,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鼓勵專業化、市場化產業運營商及基礎投資商參與運營,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資源優勢和效率優勢,聚集創新鏈上下游專業服務供應商和平臺型企業,加快形成建設運營高效、服務完善便捷的高品質科創空間。
“高”在哪?
硬核科技引領
激勵更多顛覆式創新
如何體現科創空間的高品質?在規劃階段,高品質科創空間將以新型用地政策為支撐,打破原有工業、研發、商業分隔的建設模式,整合產業創新鏈、功能總部等高端價值鏈、生活服務鏈、生態轉化鏈,系統集成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
既然是未來產業生態功能和新市民生活空間的集中展示區,高品質科創空間的科技引領作用就十分重要。《行動方案》明確,將系統構建覆蓋新經濟全業務鏈需求的功能服務體系。重點圍繞硬核科技企業形態和產品特征,政企合作著力打造“專業孵化+科創投融資+種子交易市場”核心功能,促進創新產品服務快速商業化;深化新經濟企業與前沿研究機構、專業學術機構合作,探尋理論突破方向和技術轉化路徑,前瞻性研判具備產業優勢的創新場景及創新產品商業化突破,激勵更多的顛覆式創新。
生活服務方面,針對科創空間高人流密度的交通出行需求,鼓勵與TOD建設有效銜接,優化軌道交通接入,同步打造區域公共交通樞紐。成都還將針對企業高管、技術骨干、職場女性等高凈值群體個性需求,引入預約上門診療、幼教托管中心、文化藝術展廊、商務洽談空間、私教健身場館、智能快遞配送等高品質生活服務生態,營造便捷舒心、格調高雅人文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