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3日電 (記者 張浪)記者23日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日前,成都正式下發了《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預案》)。相較于2017年版預案,現行《預案》將重污染天氣預警統一劃分為黃色、橙色、紅色三個等級,在取消藍色預警的同時,在PM2.5基礎上新增AQI作為分級條件,進一步調整完善預警分級標準。
成都市大氣辦副主任曠良義當日介紹說,“根據歷年啟動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減排措施分析,每次黃色及以上級別的預警啟動均對污染物濃度有明顯削減,2017年啟動10次預警,對全年PM2.5濃度削減幅度達2.9%;2018年啟動8次預警,對全年PM2.5濃度削減幅度達1.8%左右,成功減少1天重度污染;2019年啟動6次預警,對全年PM2.5濃度的削減幅度達1.5%,成功減少2天重度污染。”上述數據也表明,隨著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啟動應急預警的次數在逐年減少,成都市重污染天數從2017年的22天,2018年的6天,到2019年的首次全面消除,這當中必然離不開應急預案的重要支撐。
曠良義表示,“經過近幾年重污染應對工作的具體實踐和總結、評估、分析,我們認為,精準預測預報、區域聯防聯控、差異化減排是防范重污染天氣的有效措施,新《預案》正是吸收了這些精準化、差異化的管控措施,進一步提高了規范性、科學性、精準性和操作性。而且隨著全市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以后啟動預警的次數也會逐步減少。”
精準預測預報是防范重污染天氣的重要支撐。盡管取消藍色預警,提高了啟動門檻,但有空氣質量7日精準預測預報作為支撐,一旦預測未來有污染風險又達不到啟動條件時,會及時發布空氣質量預測和健康防護信息提示,同時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管控,最大限度減輕污染程度。
區域聯防聯控是防范重污染天氣的有效手段。綜合分析成都平原經濟區秋冬季污染情況,歷次中度及以上污染均伴隨區域污染過程,區域污染特征明顯。在全省統一部署下,成都平原區各城市同步啟動相應級別的預警,在提前減排和區域協同的雙重作用下,減緩了污染累積趨勢,有效降低污染等級。成都市通過落實本地管控措施和區域協同減排,成功打贏了重污染天氣防范階段性阻擊戰。
差異化減排是防范重污染天氣的關鍵舉措。在落實應急響應措施上,除了公眾積極參與綠色低碳出行的減排貢獻外,還在于落實對各類重點污染源的差異化減排措施。在這方面成都市堅持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編制重點行業企業““一廠一策”方案,并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落實重點工業企業環保績效分級管理,對環保績效水平高的企業實行綠色調度,對實現超低排放的工業企業實行豁免政策。對屬于落后產能、環保績效水平差、治理水平低的列入重污染天氣應急限時輪產,并及時指導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減排力度。
“希望相關企業、建筑施工單位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廣大市民主動參與到大氣環境治理中,積極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通過全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減排,共建共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藍天勝景!”曠良義倡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