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發放免費口罩的小哥

  03

  民間傳聞成都人“假打得很”,牛皮總能吹上天,口頭禪“請吃飯”總是不兌現。

  那是你沒看到大是大非面前,成都人的耿直和懇切。

  1月25日,華西醫院和四川省醫院援鄂醫療隊離川前往湖北。網上流傳著他們援助武漢的兩張名單,光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就讓人淚流滿面。

  “我請戰!”在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33個鮮紅的手印按在一紙請戰書上,這些醫護人員們準備隨時出發,走上戰場。而在成都,這幾日光是密布紅手印的請戰書,就多的數不過來。

  ▲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醫護人員的請戰書

  就在1月27日,一名滯留成都的武漢旅客劉大偉(化名)還向四川、成都人民發來感謝信,感謝成都真誠接納他,并提供溫暖和服務。

  再來看看成都人是怎樣幫助湖北來蓉的隔離人員的。

  “瓜子原味兩斤,冰川時代桶裝水1桶,買點生姜,芝麻油一瓶……”,成都天府新區煎茶溪社區工作人員汪鄒桃收到的是正在居家觀察的居民李民(化名)的采買信息。這幾日,許多社區工作人員化身跑腿的“外賣小哥”,除了代買物資,更送去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溫暖。

  04

  成都人愛拋頭露面,成都話叫“贊”。這倒是不假,成都人樣樣覺得自己牛,啥事兒都想顯擺。可這一次,成都人倒是沒說什么,只是默默沖在了前面。

  如同曾經地震、泥石流等等災難發生時候的最先集結支援一樣,這一次,1月24日晚,華西醫院支援武漢的第一批次醫療隊員已經集結完畢,緊接著,次日踏上了馳援武漢疫情的前線。女孩子們甚至相互幫忙剪去了長發。而他們也是全國最早組隊請愿上戰場的“戰士”隊伍之一。

  1月25日那天,共138人的四川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他們大多來自來成都,除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還包括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四川救援隊進駐武漢紅十字會醫院

  1月24日,蓉企科倫藥業緊急籌集了5000件防護服支援武漢。由于第三方物流無法及時到達,科倫員工自行承擔駕車任務,把物資開車送到了武漢城區的前線醫院。

  另一家“贊花兒”成都企業參與作戰的方式,則是參建“火神山”。除夕當晚,新希望集團旗下的興源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接到了參建武漢火神山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的任務。他們加班加點,要保障醫院的所有污水都能得到及時處理。

  ▲首批污水處理藥劑等裝備物資運抵火神山醫院工地

  說成都人“贊”,沒錯,是真的贊!

  05

  成都人“潮”這是不假的。春熙路的妹子潮,酒館里的小哥哥潮,九眼橋、339的DJ們更是潮。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抗“疫”時期,成都人仍能不改“潮”的本色,讓抗擊疫情的招數,也“潮”的溜溜轉。

  你以為進社區排查的志愿者們,都是大叔和嬢嬢?大錯特錯了,不僅有各行各業的年輕社工,甚至還有外國志愿者。

  1月28日,成都武侯區桐梓林社區的外籍居民家中就來了上門排查的志愿者,敲門者用的是倫敦腔,叫葛燕希,是在蓉生活的外籍志愿者。他們這支志愿者隊伍,每人都能流利地使用至少一門外語,大部分人還是“老外”。

  ▲右一為葛燕希

  當然,成都孃孃也很“潮”,她們買菜有“菜宅送”。抗“疫”期間有的菜店沒開門,武侯區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的小廣場上,社區公司聯合便民服務體系商家“菜宅送”,將崇州蔬菜基地組織的一批新鮮蔬菜送到社區家門口,而且比平時的供應量還多了一倍。

  ▲成都在9個地點設置了社區流動菜市

  其實疫情時期的成都愛情也很潮。成都95后小夫妻吳昊和李水玲取消了原本2月1日的婚禮。就兩個人,新郎獨自開車迎親,新娘自己為自己送嫁,二人一起朝著新房駛去……

  你看,成都人的“潮”,不在外表,在骨子里!

  06

  “牙尖”這一點,成都人肯定得認。平日亂哼的歌都是“老子今天不上班,要切就切四醫院”。

  即便在疫情來犯時期,成都人的嘴也沒見消停。但與平時的“牙尖”不同,這時期的“牙尖”對話,有的讓人淚目,有的讓人暖心。

“我已經買到蹄花湯了,你們暫時別買了,買多了吃不完。”。

 

“要得,那我隔幾天再給她買骨頭。”

 

“我家里給娃娃熬的碎肉青菜粥,我給那個娃兒帶一桶過來”……

  這段對話發生在大年初五。對話的主角是成都天府新區正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他們每天為一對留觀的哺乳期母子“開小灶”,為此操碎了心。

  成都人甚至把“牙尖”帶去了武漢。網上走紅的成都援鄂男護士張冀偉,如今正在武漢抗擊新冠病毒的第一線。ICU病房里,他背對鏡頭,防護服上寫著“青羊區吳彥祖”。

  他從成都帥到了武漢。

  07

  成都叫停了所有的麻將館。似乎各地網友都在等著看,沒了麻將的成都人可咋辦。看著看著,看到的不是百無聊賴,竟是大有趣味。

  疫情把成都人“鎖”在鋼筋水泥筑成的房子里,卻鎖不住成都人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抖音里,一位鬢發斑白的成都奶奶在家里高聲唱著“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獲贊無數。她在參加成都市總工會開發的線上活動,新春家庭秀。

  抗“疫”期間,成都市工青婦、科協等等紛紛開發線上活動,希望大家少出門。成都人參加的真是踴躍,做花式蛋糕的、家庭大合唱的比比皆是。

  紅星新聞甚至與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聯合主辦了“健康中國·紅星宅運會”,開啟網絡視頻公益挑戰賽!邀請了一眾市民網友宅在家里跟明星大腕一起接力參賽,口號是“宅掉無聊、宅出健康”!

  看這些視頻里、朋友圈里洋溢出的生活熱情,就知道,面對疫情,成都人沒有“虛”過!

  基于此間種種,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真誠的成都。正如一位成都網友所說:“我們這座城哦,既能懶散巴適,又能抱團前行”!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編輯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