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四川貧困地區林草資源豐富,但產業質效不高。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3月,省林草局從涉林科研院所、高校和推廣部門選派60名核桃、花椒、中藥材、花卉、草原生態、林業科技園區等多領域專家會同地方鄉土人才組建12個科技扶貧萬里行專家服務團,在涼山州美姑、越西、普格,甘孜州色達,阿壩州黑水等24個深度貧困縣開展林草產業技術幫扶。

  記者近日從省林草局獲悉,專家服務員在各深度貧困縣的幫扶工作不斷推進,立足專業精準施策,推廣了一系列精選技術,并努力為貧困地區培養“帶不走”的人才。

  精準施策方面,林草專家服務團發現深度貧困縣普遍存在自然資源多開發利用少、新技術引進推廣少、特色產業規模化程度低、新型經營主體相對不足等問題,撰寫形成《美姑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等調研報告8篇,實現精準指導當地產業規劃、技術服務。川農大萬雪琴教授帶領37團遠赴康定調研去年引進核桃新品種的生長情況,發現核桃扁葉甲蟲嚴重成災問題,針對此問題立即因“材”施策,在當地多次開展病蟲害防治示范指導專場培訓,并建議當地林草部門及時做好該蟲害的統防統治。

  技術推廣方面,各個專家服務團針對當地產業技術瓶頸精選一批對口技術,深入田間地里“一對一”貼著幫,推廣應用惠耀核桃、高山杜鵑、花椒和岷江柏木混交模式等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91項,在有條件的地區指導建設普格索瑪花、松潘大紅袍花椒等科技示范基地42個,創造性推進解決當地生產效率低、管理粗放等問題。助力“1+10”生態三業工程,今年新增林草中藥材幫扶47團,省草科院賈國夫研究員帶隊深入色達、黑水、九寨溝三縣指導淫羊藿、重樓等當地中藏藥資源人工栽培和蟲害防治技術。

  培養“帶不走”人才方面,專家團采取“送教上門+網絡遠程輔導”方式積極開展技術“傳幫帶”,目前累計開展集中培訓22次、現場技術指導68次、培訓1800人次,帶動培養科技示范戶108戶、本土技術人才146名,以培養一批本土實用型技術人才、一批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增強當地產業造血功能,實現林草技術“留下來”。核桃39團、花椒43團雙雙聯合,深入峨邊彝區7個示范基地,創造性開展“核桃花椒”配套培訓,為彝區鄉土人才帶去急需掌握的實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