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成都市場數十年的老牌餐飲品牌“71號豆湯飯”,近日舉行品牌升級暨7.0模式發布會。宣布從品牌形象、產品定位、盈利模型到發展戰略的全維度革新。這家以“非遺豆湯飯”起家的本土品牌,正在以“非遺傳承+川味創新”組合拳,在地方風味餐飲崛起的風口下搶占先機。

該品牌7.0版本在天府二街D5商場開出的首店,開業2個月以來不僅僅每日業績比舊版本翻了兩番,翻臺率更是高達每日9次,其招牌產品非遺剔骨肉豆湯飯、當歸豆湯飯、四川民間殺豬菜更是單品銷量占比超過同等店鋪120%,同時該版本門店會員復購率從22%提升到35%,最多的顧客一個月消費次數超過20次,這幾項關鍵數據充分驗證了71號豆湯飯的7.0版本在顧客滿意度和效率優化方面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發布會上,來自成都川菜博物館負責人宣布:將首次收錄館藏老成都豆湯飯代表“71號豆湯飯”。未來不久,市民與游客們不僅可以在川菜博物館看到71號豆湯飯這一成都非遺品牌的發展歷史,同時還將參觀到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使用的豆湯熬制獨特炊具“紅頂豆湯小吊鍋”的實物展覽。全景展現老成都人普通家戶人家烹制豆湯飯生活方式。該吊鍋為鋁制,頂上有大孔小口各一,熬制的時候蓋住大口可以鎖住香味,熬出更濃郁的豆湯,而小口則一直敞開,確保長時間熬煮,湯也不會溢出。

71號豆湯飯起源于上世紀初的老成都西御街71號大院,非遺豆湯飯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曾鋼于1997年開始以標準化的方式復原豆湯飯制作技藝,從2003年的第一家店開始,到如今的開遍川渝地區的100多家門店,71號豆湯飯已經成為大成都人民心中豆湯飯這一傳統美食的代名詞,許多人都說,是吃著青石橋那家豆湯飯長大的。本次71號豆湯飯的升級,特別是當歸豆湯飯的推出,受到了非常多老顧客的好評。71號豆湯飯此次升級的核心在于以產品創新和質量提升為基礎重塑品牌價值。其slogan從強調銷量的“一年賣出800萬碗”轉向文化賦能的“非遺豆湯 成都好飯”,門店定位也從快餐屬性的“成都小吃”升級為更具地方風味美食特色的“成都小館”。四川美食家協會主席麥建玲分析,此舉意在突破地域快餐的客單價低價比拼困境,從場景、產品、服務的全面升級為起點,對標“地方風味必吃榜”級別的城市美食名片。
非遺豆湯+川菜現炒:產品矩陣的攻守之道
產品升級成為本次發布會的重頭戲。品牌通過復原“半豆半沙”非遺熬湯工藝、首創低GI七寶飯飯底、推出養生當歸豆湯系列,強化核心品類壁壘。同時引入“現炒現煎”的鐵板川菜,將殺豬菜、尖椒雞、姜爆鴨等地方菜菜品納入菜單,輔以3.9元/位的民間小菜自助區,形成“主食+熱菜+小菜自助”的立體產品結構。萬店慧福智庫專家徐瑋指出:“這種‘大單品深耕+川味場景延伸’的策略,既保留品牌基因,又拓展消費場景,或成區域品牌突圍樣本。”
鋒利的單店盈利模型:數字化時代的單店革命
針對餐飲行業普遍面臨的成本壓力,71號豆湯飯此次推出7.0版本全新門店的的單店盈利模型,實現了通過優化廚房面積、固定工時和員工操作難度降低成本,同時以會員復購率、品效、坪效等數據指標檢驗實際增長效果。值得關注的是,品牌宣布采用“城市網絡規劃+數字化選址”,并推出加盟合伙與投資合伙雙軌制,試圖破解區域連鎖品牌規模化難題。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執行會長袁小然認為,老字號要想有新爆發,既要堅守傳承,又要兼顧效率,這對餐飲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同時又是一個發展提升的好機會。
發布會現場,71號豆湯飯第四代傳承人戴冰坦言:“傳承不忘本,創新不守舊。”在行業內卷加劇,餐飲企業六邊形競爭力(品牌力、產品力、供應鏈、組織力、人才復制力、數字化能力)比拼白熱化的當下,71號豆湯飯的此次升級,既保留了“四代人傳承”的情感聯結,也展現了對標準化、數字化的積極探索。這場始于豆湯的革新,或將重新定義老字號餐飲的進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