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記者從大竹縣農業農村局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于2025年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第一次績效評價情況的通報》顯示,經產業園自評、省級審核及專家評估,全國46個產業園在建設中務實有序,達成階段性目標并通過首次績效評估。其中,大竹縣表現亮眼,在這46個園區中位列榜首。

大竹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位于四川省達州市,是全國首批以糯稻、小龍蝦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園區。該園通過整合全產業鏈、創新運營模式,顯著提升了農民人均收入,成為川東北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
產業園覆蓋大竹縣月華鎮等5個鄉鎮(街道)的56個行政村,總面積達362.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81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占比78.3%。2024年,產業園總產值達57.69億元,糯稻、小龍蝦兩大主導產業全鏈條產值占比72.5%,高達41.85億元。園區內農業人口有15.43萬,帶動14.25萬農戶增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出31.62%。

在建設投入方面,產業園規劃總投資18.5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7000萬元,成功撬動社會資本15.59億元。截至評估期,五大類19項建設任務總體完成65%,2024年度任務已全部完成。部分項目超額推進,實現了基地高效化、技術集成化、三產融合化、主體專業化和種養綠色化。

科技創新是產業園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已建成數字種植、養殖基地各1個,推動稻蝦產業信息化全鏈條融合。社會化服務體系配備農機設備1.29萬臺(套),實現耕種防收全環節覆蓋。同時,“線上 + 線下”營銷體系成效顯著,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6.24億元,占零售總額的32.8%,吸引了1800余人返鄉創業。
機制改革為產業園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大竹縣出臺《四川省大竹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運行管理辦法(試行)》,構建“領導小組+園區管委會+產業發展中心+國有平臺公司+專家顧問委員會”“五位一體”的組織管理體系,確保園區高效運轉。《大竹縣稻漁產業發展九條措施》的實施,整合涉農資金6.04億元,吸引社會資金33.76億元投入園區建設。用地扶持政策也得到有效落實,解決建設用地404.7畝,其中設施農業用地110.8畝。此外,“政招企用”引才辦法和人才“入鄉入籍”制度的建立,引進3名碩博人才,培育200余名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

據介紹,目前,產業園24個在建工程項目總體進度為60.45%,其中5個項目完成率超50%,15個項目進度超30%。接下來,產業園將聚焦小龍蝦飼料加工生產線研發、倉儲物流體系擴容等短板,力爭2025年主導產業產值突破44億元,全力打造國家級三產融合示范標桿。
(來源:大竹縣委宣傳部 曹芮銘 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