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個城市的白領都有著巨大的壓力,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白領最累城市。
NO.1香港
評語:“手停口就!钡奈C感長盛不衰;每個人都有投資觀念;藝人們永遠是為了工作而不敢戀愛和休息;兼職和充電是工薪族的兩翼;快餐型報紙總是銷量最大。
電視時間:守著電視的師奶居多,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的650萬觀眾是港人無開銷的休閑方式,但人們更多時候忙得只好在路上聽廣播,于是這個城市的電臺多達13個。
快餐店:中國城市的中西快餐店數香港種類最齊全,麥當勞的廣告也全年無休地做。
步行速度:“動感之都”絕不是浪得虛名,交通綠燈時播送著馬達的聲音,每個路口總有一隊人等著沖鋒。
酒精度:除了蘭桂坊,香港人的餐桌上幾乎沒有酒精度可言,只有麥芽度。
作息時間:朝九晚五,但“開OT”(加班)是香港人的口頭禪,日均客流量230萬人次的地鐵每天從上午6時到午夜1時運行,夜店也是人潮洶涌。
上班時間逛街人氣:行政效率居亞洲第二的城市很少人上班時間逛街,街上更多是內地游客。今年春節一周內,內地游客在港消費27億。
跳槽頻率:香港不跳槽的是公務員。市民隨時因為行業景氣、公司裁員、增薪挖角而跳槽,18至24歲的年輕人創業率超過30%。
身體運動量:運動量偏少,眼病腰病胃病多。
手機通話狀態:何時何地都可談工作。
婚戀狀況:結婚人數大減,離婚率高居不下,單親家庭比十年前增加7成,趨勢是女孩要同居、男孩想結婚;單身派對如“G0-Con”流行。
NO.2蘇州
評語:吸引外資的全國第一是對打工者致命的吸引,它的世界工廠地位正在撼動珠三角的東莞和深圳,亦是旅游目的地;工作是這個城市發展的理由,計件工資是大多數人的發展后盾。
電視時間:多;電視在這里是大多數工薪族的精神食糧之一。
快餐店:多,但多不過工廠的食堂。
步行速度:有人說蘇州好像架在了車輪子上,其實有工業蘇州與古典蘇州的區別,前者匆匆,后者優雅。
酒精度:偏低,小酌型;十全街的酒味不敵水天堂的茶味。
作息時間:保守型的時間表,按時作息的典范,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
上班時間逛街人氣:旺,集中在觀前街和人民路,大多是游客(多過香港),本地人不愿當一六八(蘇州下崗工人的代稱,其救濟金是每月168塊,后來有增加)。
跳槽頻率:一般,因為是外向型經濟,企業普遍產銷兩旺。
身體運動量:尚可;有人花錢買健康上健身中心,大多數人的運動只是活絡筋骨,把工作當運動。
手機通話狀態:忙,是一種娛樂休閑方式和社交型消費。
婚戀狀況:婚介業和婚紗攝影業發達,結婚忙,先成家后立業和先立業后成家的觀念并存。
評語:吸引外資的全國第一是對打工者致命的吸引,它的世界工廠地位正在撼動珠三角的東莞和深圳,亦是旅游目的地;工作是這個城市發展的理由,計件工資是大多數人的發展后盾。
NO.3深圳
評語:處于創業的平臺期和消費的高潮期;工作的忙碌來源于城市發展的慣性勢能和高消費的要求;休閑成為工作的減壓閥;相當多厭于按時上班的人群選擇開自己的小型公司、店鋪或工作室。
電視時間:不多,因為夜生活豐富;而愛看電視者,一則香港頻道構成吸引,二則想學粵語,三則想忘記現實壓力。
快餐店:外賣“侵略”了幾乎所有的寫字樓。發展到網上建立“深圳快餐網”,并有快餐店著手進行英國權威機構BSI的ISO9002和國內衛生和環保權威機構的環保ISO14000認證,要爭深圳快餐配送的第一品牌。
步行速度:一向以快為傲,但現在算慢了,因為太過擁擠了,市民在街上少不了無法忍受走路太慢的人堵在前面的“人行道之怒”。
酒精度:高;這里是北方和南方血統的混合體,北方人能喝,南方人敢喝。
作息時間:類似香港的朝九晚五,但夜生活要占用大把睡眠時間,事實上這個城市缺睡。
上班時間逛街人氣:旺,因為本城工作形態太多。
跳槽頻率:高,因為工作機會多。
身體運動量:私家車狂增,個人運動量偏少,亞健康狀態流行。
手機通話狀態:煲電話粥的現象普遍;手機成為情感寄托的通道;工作必備。
婚戀狀況:女多男少,男懶娶女恨(粵語,“渴望”的意思)嫁,情人多過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