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鏡頭的前提:是否拆修
全新也好,二手也好,一定要選擇一支沒有拆修過的鏡頭。現代的鏡頭制造技術極為復雜,除了光學設計,材料選擇之外,決定鏡頭素質的最重要因素恐怕就是裝配質量了。頂級鏡頭通常會采用金屬鏡筒和壓圈的設計來保證鏡片安裝的精確性,在制造完成之后會經過精密的檢查和調整來保證光學質量,而中低檔鏡頭則常常采用放寬公差限制的方法來提高容錯性,以有利于大批量生產降低成本,我們既然都屈尊去選擇一支二手鏡頭了,那就別再考慮中低檔鏡頭了,直接往頂級上面靠吧。各大鏡頭生產商都有著自己的質量控制和檢測系統,例如萊卡,每支鏡頭都采用人工裝配,完成后會檢測從光軸同軸度到鏡片間距等等好幾十項內容,并且根據檢查結果對鏡頭進行細微的調整,以使之光學表現達到最佳狀態,這種細致的工作態度和略顯繁復的工作流程使萊卡成為一個光學傳奇,雖然他自己沒什么結構上的創新,但它的鏡頭從做工到光學表現都是最優秀的,當然,價錢也是很離譜的。其他工廠的頂級鏡頭質量控制的手段基本相似,力度有所不同罷了,這種鏡頭一旦被拆開過之后,維修師傅將很難將其還原到出廠時的最優狀態,成像質量也是要大打折扣的。部分廠家在生產時會使用到一些特殊的工藝,比如名氣很大的理光膠片機GR1以其像質卓越的28mm GRlens而一舉成為經典,雖然大家都傳言說這只鏡頭其實是施耐德設計的,但是理光在生產中引入的新技術也功不可沒,這種新技術叫做鏡片匹配系統,一般鏡片在磨制完成之后都會有一些小小的誤差,理光的這套系統會測量每片鏡片的光軸誤差,然后把性能最為相近的鏡片匹配在一起組成一支鏡頭,試想一下,這種鏡頭被拆開之后再裝回去還能有原來的表現嗎?
所以說,挑選一支鏡頭的前提應該是無拆修的鏡頭,而且此類鏡頭一般都有一個極為誘惑的價格,但是,即使對方信誓旦旦這個拆修操作是由某某公司特約維修中心完成的也絕不可因此而貪小便宜將其買下,否則有很大的可能你買到手的只不過是一支徒有其表的頂級頭而已。兩年前筆者的一支3代XGP因為光圈滲油影響正常動作,送到維修點去拆開擦油,一周之后取回,和另一支成色相仿但沒有拆修過的3代XGP一起試拍之后發現,拆修過的那支在中心分辨率下降了8%左右,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數字。鏡頭一經拆洗,就很難說它還能保持原出廠時的品質了,而且越是高檔的鏡頭,這個“拆洗效應”越是明顯。
那么,該怎么判斷一支鏡頭是否已經被拆修過呢?最明顯的當然是看各個地方,尤其是前后的螺絲上是否有被動過的痕跡,然后可以透過前鏡組看看里面的鏡筒上是否有被螺絲刀劃傷的痕跡,如果有,那必是拆修過的無疑,螺絲刀總不可能穿過玻璃去劃傷內鏡筒吧?不過話又說回來,一些比較細心的維修技師拆裝過的鏡頭基本上找不到痕跡,這就只能依靠自己多摸多看鏡頭,另外加上一點點運氣了,實在不放心的朋友,那只好去選擇昂貴的全新鏡頭了。
在購買前,要明白自己的需求,然后尋求相應的鏡頭,一旦確定好目標之后,就要詳細的研究這支鏡頭的優點缺點固有缺陷制造年代等等,像各家的頂級鏡頭常常是出了好幾代的,那么就要選擇一個價錢上和性能上的折中了,另外,制造時間離現在是越近越好。
第二步就是尋了,在網上看看是不是有人碰巧正在出這支鏡頭,最好選擇同城面對面交易,鏡頭這個東西不摸到手是很難說清楚的,尤其是二手貨,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某個鏡頭炒的正火,那就最好忍一段時間再買,因為熱炒之時必定是價格高漲之時,此時下手就失去了買二手的性價比了。然后去器材城的二手市場也轉轉,如果有品相和價錢合適的自然正好,如果沒有,也可以留張名片給老板,囑咐他代為留意,喜歡淘二手的朋友經常去器材城轉轉,有時候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