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潛望鏡式鏡頭現身
美能達在2002年創造了全球第一款潛望鏡式鏡頭,并將之運用在DiMAGE X數碼相機上,而由于這支創新結構的鏡頭,DiMAGE X也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小、最輕、最薄的數碼相機,并一舉奪得了日本相機大獎特別獎、歐洲TIPA大獎最佳設計獎以及歐洲ELSA大獎最佳輕便數碼相機三項大獎。
DiMAGE X的潛望鏡式鏡頭鏡片排列方式與一般相機鏡頭有很大不同,其鏡頭是由位于機身一側的多枚鏡片自上而下排列而成,而作為核心的CCD則位于鏡片最下面的機身底部。與傳統前后排列鏡片的數碼相機相比,潛望鏡式鏡頭的獨特設計無疑可以大幅縮小對機身厚度的要求,而且這種鏡頭還是純粹的內變焦、內對焦結構,因此鏡頭永遠不會伸出機身。
自DiMAGE X之后,無數廠家都加入到潛望鏡式鏡頭的行列,而數碼相機的厚度也在潛望鏡式鏡頭的支持下一次次突破極限。可以說,美能達潛望鏡式鏡頭的出現為未來輕薄數碼相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對卡片式DC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其他重要機型:
松下FZ1:這又是一款充分體現出徠卡鏡頭實力的產品,它是第一臺采用了F2.8恒定光圈鏡頭的DC。這一經典鏡頭從FZ1開始,經過FZ2、FZ10和FZ20共四代之后宣告終結。從FZ20發布的2004年直到目前為止,市場上再也沒有出現過使用F2.8恒定光圈鏡頭的數碼相機。
適馬SD9:這是適馬第一臺DSLR,也是第一臺采用X3傳感器的DSLR。Foveon X3傳感器上的感光像素被分為三層,每一層用于接收不同的色彩(紅、藍、綠)。基于這一原理,傳感器上的單個感光原件(分為三層)尺寸要比傳統CCD或者CMOS大得多,而整個傳感器的尺寸又可以做得很小,因此其在減少功耗上具有明顯優勢,并且可以獲得非常逼真的色彩表現以及非常高的動態范圍。不過,分層結構也導致Foveon X3在低光照條件下表現不佳,噪聲相比傳統的CCD和CMOS都有一定差距。
柯達DCS Pro-14n:這是第一臺采用尼康F卡口的全畫幅DSLR,它以尼康F80機身為作為基礎,使用1398萬像素的全畫幅CMOS傳感器,它的面世同時引發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對尼康全畫幅DSLR長達6年的強烈呼聲。
奧林巴斯C5050:歷史上擁有F1.8最大光圈的數碼相機誕生在2002年,這就是奧林巴斯的C5050,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哪一臺消費類數碼相機能夠在最大光圈這個參數上超越C5050。
佳能EOS 1Ds:佳能首臺全畫幅DSLR,擁有1140萬像素的全畫幅CMOS傳感器,完全自主研發,它的出現為佳能在之后5年內稱霸全畫幅DSLR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他重要事件:
三星進軍數碼相機市場:2002年,韓國三星公司宣告進軍DC市場,并推出了自己的第一臺數碼相機——Digimax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