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小伙高久尚的武術人生!
8月9日,在成都世運會武術項目男子長拳-刀術-棍術決賽現場,當高久尚以一套行云流水的動作完成比賽,裁判打出29.393高分的那一刻,這位從達州市開江縣走出的小伙子,不僅為國家贏得了榮譽,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武術的魅力。這是高久尚第一次站上世界的舞臺,便綻放出耀眼的光彩,這份榮耀的背后,是他歷經二十載風雨磨礪的武術之路。

田埂上的少年 武術夢從萌芽到扎根
高久尚與武術的緣分,始于父母的一份樸素期待。高久尚小時候身形瘦弱,父親是“武術迷”,希望兒子通過學武強身健體。但最初接觸散打時,高久尚僅練了一個月就因“太瘦不適合”被教練勸退。
與武術真正結緣始于2005年,9歲的高久尚來到達州市開江超平武術學校,跟隨教練屈超平開啟武術生涯。“起步太晚,我身體柔韌性很差。”高久尚回憶,剛學武術時,壓腿、下腰等基礎訓練對他如同酷刑。為了補短板,他每天放學后雷打不動地加練一兩個小時,扎馬步練到雙腿發抖,壓韌帶時疼得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也咬牙堅持。
家人的支持是高久尚堅實的后盾。為練空翻動作,父親在院子里挖了一個沙坑,用布包縫了個簡易墊子供他借力;田埂邊鋪著稻草的空地,也成了他專屬的野外訓練場。“從田埂往下跳,摔了爬起來再跳,父親就在旁邊看著不說話,但一直陪著。”這份沉默的守護,連同稻草堆里的汗水、沙坑里的印記,一起刻進了他的武術啟蒙記憶,成了日后跨越重重難關時,心底最溫暖的力量。
“剛來的時候很瘦,但是彈跳爆發力不錯,墻上最高處的腳印準是他的。”屈超平至今記得這個特殊的學生,“每次帶他出去比賽,總是上躥下跳,十分活躍,這也導致成績發揮不穩定。”不過,這份活潑好動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逐漸沉淀——那個賽場邊蹦跳不停的少年,眼神里多了份沉穩,動作也添了份篤定。

賽場上的淬煉 進國家隊的破繭之路
憑借日復一日的堅持,2012年,高久尚從達州市體育局武術隊脫穎而出入選省隊。省隊的訓練是高強度的磨礪。每天早上8時到下午5時,長拳、刀術、棍術輪番上陣,至少要練2至3套武術套路;大賽前訓練量翻倍,錄像復盤成了必修課,“每個動作反復看,哪里發力不對,哪里節奏慢了,摳到每一個細節。”為平衡長拳、刀術、棍術三項全能,高久尚堅持“時間平均分配”,確保每個項目都不偏科。
傷病是競技體育的“家常便飯”,高久尚也不例外。腳踝骨折、腰肌勞損、肩關節半脫位,甚至一次練刀時被斷裂的刀片扎穿嘴唇,縫合十余針,這些傷痛從未讓他退縮。“競技體育難免受傷,關鍵是及時康復,保持樂觀心態。”
2019年,高久尚遇到瓶頸期,自認為競技水平已達巔峰,卻總在比賽中因細節失分與冠軍失之交臂。賽后,他和教練反復回看視頻,終于發現“踢腿動作不到位”的問題,隨后對著鏡子一遍遍訓練,直到每個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從那以后更明白,武術贏在細節。”
從進入國家隊的那一刻起,高久尚就將目標瞄準了冠軍。“得知入選國家隊參加家門口的國際比賽,既開心又有壓力。”他坦言,多年的訓練讓他明白:“把訓練當比賽,把比賽當訓練,成績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世界舞臺上的武者 傳承與夢想的延續
2025年成都世運會,是高久尚武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作為中國男子組唯一代表,首次參加國際賽事的他,既激動又備感責任重大。“隊友盧卓靈拿到中國首金,我壓力挺大的,晚上睡覺都在想動作。”但多年大賽歷練出的成熟心態,讓他學會了專注:“拋開雜念,把平時練的發揮出來就好。”
相較于國內比賽的緊湊節奏、激烈競爭,國際賽事更看重動作的連貫性。高久尚以一套兼具力量與美感的全能表現摘金,站在領獎臺上聽國歌響起時,他對武術的理解愈發深刻:“武術不只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練的是對生命的掌控力,是謙遜有禮、海納百川的涵養。”
如今的高久尚,不僅是運動員,更是武術文化的傳播者。他常走進校園,通過表演和座談,讓更多孩子了解武術的魅力。高久尚說:“將來有了孩子也會讓他練武,因為武術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給人帶來力量和智慧。”
成都世運會后,僅休息兩天的高久尚便投入全運會備戰。“只要還能練,就不會停下。”未來,他想回到家鄉開一所武術學校,像屈超平教練當年帶他那樣,讓更多孩子感受武術的力量。
從田埂上的懵懂少年到世界舞臺上的武術名將,高久尚用拳腳書寫的,不僅是個人的成長,更是中國武術傳承不息的生動注腳。

(來源:達州融媒、開江發布)
猜你喜歡
- 州河畔 李友權以凡人之軀托舉生命
- 評論() | 分享08月15號 17:03
- 廣子村CEO:用運營思維激活“三美”振興密碼
- 評論() | 分享08月15號 11:20
- 打好“組合拳” 織密安全網!通川區抓實暑期安全教育工作
- 評論() | 分享08月15號 10:08
- 達警融媒聯合開展防溺水線上直播,超萬網友參與學習
- 評論() | 分享08月15號 10:05
- 達川區翠屏街道:協同排險 共護平安
- 評論() | 分享08月14號 10:31
- 達州通川:激活“一池春水”!多措并舉引才興業促振興
- 評論() | 分享08月14號 09:54
- 通衢古今 蜀道新篇——荔枝古道上的麻柳鎮
- 評論() | 分享08月14號 09:51
- 日均近360噸水為達州城區綠植“降溫解渴”
- 評論() | 分享08月13號 15:40
- 6000個50升的滴灌袋為達州中心城區樹木精準“解渴”
- 評論() | 分享08月13號 15:38
- 太平人壽四川分公司:千元保費獲賠83萬,保險理賠兌現愛與責任
- 評論() | 分享08月13號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