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一面黨旗 引領基層治理新風尚
隨著城市發展,城市社會結構和組織形態趨于多元,群眾利益訴求復雜多樣,而基層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
如何在基層治理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大竹縣一直在積極探索破題之路。
當前,大竹縣積極探索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之路,以黨建為引領,讓黨旗飄揚在群眾“家門口”,直面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新矛盾、新變化,瞄準民之所需,精準施策激發社區、小區治理內生動力,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將黨群服務陣地延伸至城市各個角落。

內外兼修
“三無小區”換新顏
“很多居民反映樓道有人亂扔亂放垃圾,針對這一情況,大家有什么建議?”“我建議加大保潔力度,規范設置垃圾箱……”在御臨路黨支部,桃園小區黨員與居民代表正就小區環境治理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商議解決辦法。
桃園小區建于2003年,因缺乏有效管理,公共設施老化,衛生、供水、出行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生活。
了解情況后,御臨社區的黨員干部們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御臨社區黨委書記謝忠秀說:“在白塔街道黨工委領導下,我們聯合網格黨支部,開展群眾自治、協商議事等活動,根據實際需求,聘請了專職保潔員,加裝了電梯、重鋪了排污管道等。”
“現在小區環境越來越好,出門也方便,日子也會越過越好。”桃園小區居民劉奶奶笑容滿面地說。如今,桃園小區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三無小區”改造治理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它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大竹縣對全縣78個“三無小區”逐個分析研判,建立健全社區共駐共建、單位結對包保機制,大力實施“微更新、微改造、微治理”,推動“三無小區”舊貌換新顏。橫向上,將34個城市社區細化為170個單元格,每個單元格選派1名信息員,采取開門聽、上門問、日常訪的方式收集解決群眾訴求;縱向上,通過小區“找”黨員、單位“促”報到、黨員“亮”身份,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聯動體系,實現“支部建在小區、組織覆蓋樓棟、黨員聯系家庭”。
同時,大竹縣積極統籌“自管委”、社會組織、群眾團體等力量,形成高效治理“一張網”,將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等納入“一網統管”,全力打造“三無小區”治理“竹城樣板”。
共建共治
“共享空間”惠鄰里
鉗子、螺絲刀、卷尺……走進解放社區水庫移民安置小區,共享工具間如同一個“百寶箱”,日常維修工具應有盡有,社區居民只需實名登記即可免費使用。同時,工具間還具備“存進”功能,居民可將閑置工具“存入”,以便有需求的鄰居使用。
“現在好了,家里的東西小修小補都能找到稱手的工具,家里閑置的也有地兒放了,不僅節約了空間,還能增進鄰里間的感情。”住在社區的王大叔一邊挑選實用工具,一邊稱贊社區的做法。
解放社區水庫移民安置小區位于大竹縣東柳街道,是城市社區共享空間搭建示范試點。除了共享工具間,小區還設有閱覽室、兒童之家、棋牌室以及聊天閣等多個共享場地,免費對外開放。解放社區黨委書記王進平說:“我們通過黨建引領搭建共享空間,引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3家社會組織,常態開展文化、教育等志愿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使社區鄰里關系更加和諧。”
共享空間是體現一個城市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抓手。
大竹縣在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基礎上,積極發揮黨組織牽引作用,堅持“組織起來、共享起來、文明起來”,整合利用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建住宅小區以及老舊院落等資源,推行改造搭建一批、新增搭建一批、依托搭建一批、流動搭建一批、示范搭建一批“五個一批”方式,廣泛搭建共享空間,通過空間整合、資源統籌、服務疊加讓群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縣已在34個城市社區、16個街區、75個居民小區差異化打造陽光書吧、四點半課堂、聊天閣等共享空間1200余處,建成城市中心商圈煌歌廣場“暖心之家·共享驛站”,為進一步實現社區精準化服務、精細化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礎。

異彩紛呈
“興趣社團”齊助力
晨曦微露,音樂漸起,在竹海社區,10余名舞蹈愛好者跟著節奏翩翩起舞,他們身著統一服飾,動感的旋律、優美的舞姿、輕快的步伐,展現著社區居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他們由黨員領辦發展而成的竹海社區舞蹈隊。“最早時大家都喜歡跳舞,就在一起自娛自樂,后來社區號召組建興趣社團,我們就成立了舞蹈隊,扇子舞、秧歌舞、手絹舞。”據舞蹈隊隊長黃道翠介紹,目前,該隊通過黨建搭臺、居民唱戲形式,已經發展到了55名隊員,累計開展活動30余場。
此外,大竹縣還搶抓創建“全國老年人太極拳之鄉”的契機,建立了5個太極拳輔導站、44支太極拳直屬隊,分類研判居民專業特長、興趣愛好、關注重點等,培育壯大了99支明星“興趣社團”,鼓勵社區干部、網格員、優秀黨員等領辦協辦了79支“興趣社團”。同時,引導社團成員從參與單一興趣活動向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過渡,以“服務換資源”模式推動社團日常活動與社區教育、社區治理相結合,有效破解了“陌生人社區”治理困境,讓鄰里融合更有溫度。
目前,全縣已分類組建線上線下“興趣社團”1300余支,團員人數超2萬余人,已全覆蓋居民小區,并組織各類興趣文化活動,廣泛參與疫情防控、文明勸導、困難幫扶等志愿活動。
大竹縣城鄉基層治理促進中心主任李小旭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挖掘優秀黨員、社區能人、居民骨干等資源,以群眾為主體鼓勵其領辦協辦創建各類興趣社團,通過業緣、志緣、趣緣把廣大黨員群眾有效組織起來,緊密團結在基層黨組織周圍,重塑居民對社區、小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助力構建溫馨有序、和諧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來源:大竹縣委宣傳部)
猜你喜歡
- 冬游達州第三站 | 開江飛云溫泉
- 評論() | 分享12月14號 11:03
- 達州市職業高級中學入選全省首批省級教師教育實踐基地
- 評論() | 分享12月14號 11:01
- 開江縣甘棠初級中學開展2022年秋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
- 評論() | 分享12月14號 11:00
- “院壩問事、村民說事”助力清美鄉村發展
- 評論() | 分享12月14號 10:58
- 達州萬源:高山秋馬鈴薯獲豐收,示范片畝產超3500公斤
- 評論() | 分享12月13號 11:59
- 達州渠縣卷硐鎮:落實耕地進出平衡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 評論() | 分享12月13號 11:57
- 風生水起逐浪高 達州宣漢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紀實
- 評論() | 分享12月13號 11:56
- 冬游達州第二站 | 看四川第一縷陽光的川東雪鄉,賞雪玩雪皆相宜!
- 評論() | 分享12月13號 11:51
- 冬游達州第一站 | 川東玩雪網紅地,巴山之巔童話世界,一定要去!
- 評論() | 分享12月13號 11:50
- 四川達州:國家反詐中心App預警 成功阻止電信詐騙
- 評論() | 分享12月12號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