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努力攀登發展“智”高點 ——達川區深入推進省級人才工作先進區建設

    2023年09月26日 12:36 新浪四川城事 

      “達川給我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機遇和優質的服務保障,希望能在這片沃土上取得更大更穩的發展,同時為達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边_州市達川區引進人才李卿青說道。

      多年來,達州市達川區緊緊圍繞人才強區戰略部署,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以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膽識、愛才的誠意,深耕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以創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為契機,奮力開拓人才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布好一張“基本面” 實現管理體系化

      隨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入,“全面布局、上下銜接、一體推動”的管理體系逐步形成,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三個一”的實踐探索。

      “一盤棋”統籌。一直以來,達川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建立完善區委領導聯系專家人才制度,為各類人才量身定制突破力大、競爭力強、含金量高的50余項人才新政,著力構建有區域競爭優勢的政策體系。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高位帶動,成員單位密切協作、齊抓共管,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統籌協調、督促落實,上下貫通、內外聯動的工作體系逐漸形成。強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區委主要領導定期調度研判人才工作。進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和職能職責,掛牌成立區委人才發展促進中心,把準人才工作“基本盤”。

      “一張網”聯動。充分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構建管用均衡人才體系。深入推進專家人才“組團式”幫扶,整合農業、人社等部門人才資源,組建碩博人才科技服務團、專家人才服務團,累計出動700余人次深入產業一線開展組團服務,為全區76家重點企業選派企業人才服務專員57人,創新建立問題分類處理機制,多措并舉助企業紓困。扎實推進“校聯體”建設,通過“送教下鄉、資源共享”的方式,不斷提高教育資源幫扶的全面性和針對性,賦能區域基礎教育事業振興,成功打造校聯體示范點17個。大力開展醫療衛生領域對口支援“傳幫帶”工作,柔性引進重慶醫科大附屬醫院6名醫學博士,設立“胡昌江傳承工作室”,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成以區人民醫院、中醫醫院為龍頭的醫聯體5個,兜牢人才智力“資源庫”。

      “一面旗”引領。持續加大財政性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經費投入,不斷加強人才資金保障力度,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最大限度釋放人才紅利。充分發揮人才項目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扶持區級人才項目20余個,用“真金白銀”推動優秀科技成果在達川落地轉化。圍繞創業帶動就業,持續優化創業貸款政策,加大創業補貼發放力度,支持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群體返鄉創業,2023年預計創業擔保貸款3200萬元以上。組織開展“奮進達川·優秀人才”評選表揚活動,向長期奮戰在科研生產經營一線和鄉村振興一線的人才傾斜,以區委、區政府名義進行表揚并給予人才資助。同時常態化舉辦人才聯誼活動,開展“主播說達川·直播薦達人”等人才推介活動,持續挖掘宣傳達川人才典型案例,提升人才引領“示范力”。

      串聯兩根“關鍵線” 實現發展全鏈化

      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人才工作思路,發揮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特色產業串聯人才“引育線”作用,推動人才與產業深度“鏈接”,實現產業鏈帶動人才鏈,人才鏈賦能產業鏈。

      戰略聚焦,“全方位”延伸“引才觸角”。堅持常態引才、精準引才、多維引才,積極布局本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打好“雙招雙引”主動仗。搭建引才渠道,“走出去”舉辦一系列招引活動。在廣東、上海等發達地區設立人才工作站8個,對接高校聘用人才招引專員27名,搭建人才交流、招才引智服務渠道,“組團”深入知名高校院所,集中引進碩博人才50余名。提升載體能級,“請進來”一批急需緊缺人才。提升百馬產業新區、烏梅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十大渠道載體能級,提供多元穩定就業崗位,構建特色鮮明、協同發展人才集聚區,柔性引進趙春江院士(團隊)等高層次人才(團隊)40余人。

      因材施教,“多角度”點燃“育才火炬”。堅持科學育才、系統育才、聯合育才,整合現有資源,用好培訓基地,優化培養體系,精心鍛造高質量人才隊伍。舉辦系列教育培訓。分批舉辦1場高層次人才研修班、2場企業培訓班、5場青年人才沙龍、10余場技術培訓講座,聚力培育一批優秀產業人才和創新企業,10余名優秀碩博人才被提拔重用,2名優秀人才入選天府青城計劃,18名高層次人才成功申領“達人英才卡”。搭建人才成長舞臺。積極推薦優秀人才參與“技能達人擂臺賽”“中醫藥康復技能大賽”“科技創新大賽”等賽事,以賽促培,以賽代練,切實育強技能人才隊伍,1名優秀人才榮獲“全國技術能手”。深化校企的戰略合作。通過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度開展技術聯姻、成果轉化、資源開發等方式,共推項目、共建渠道,現已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搭建各類創新創業渠道15個。推行“產教融合、工學一體、頂崗培訓”校企雙師聯合培養模式,“訂單式”培養企業緊缺技能人才。

      精準發力,“深層次”推動“產才共榮”。夯實人才基礎,讓文旅產業插上“騰飛翅膀”。圍繞挖掘、培養和使用,持續壯大富有活力的本土文化人才隊伍,開發休閑度假、溫泉養生、觀光采摘、研學體驗等復合型特色旅游產品,帝源農場、九龍湖等一批農業主題公園、鄉村旅游景區景點脫穎而出,百節烏梅山村入選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依托人才資源,讓城市商圈形成“集群效應”。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不斷優化的人才生活環境系統提升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圍繞升華商圈、三里商圈,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商業核心街區,優化楊柳商貿集聚區業態,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2022年成功創建全省服務業強區。發揮人才優勢,讓鄉村振興實現“聚勢提能”。加強與農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高標準打造并推動“南大萬”10萬畝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省星級園區,同步布局建設“雙石”糧經復合園區、丘區農機裝備園區,提檔升級各類蔬菜、生豬、經濟作物產業園區,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

      聚焦三個“突破點” 實現服務品質化

      惠才紓困,把準“著力點”。堅持政治上關愛,出臺惠才新政“升級版”,配套制定醫療衛生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精細化、個性化支持激勵措施,提拔晉升優秀碩博人才90余人,擇優推薦“兩代表一委員”68人。持續完善評先選優優、職級晉升機制,深化人才工作中“唯帽子”問題治理,對在基層工作滿25年的11名同志降低1個學歷等次評審高級職稱。

      廣開“才”路,豐富“聯動點”。深度釋放人才活力,高規格承辦全市“金兔迎新·達人有約”系列聯誼活動,廣邀省內外農機專家召開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產業發展研討會,組織高層次人才進修培訓……多場景、多類型、多維度搭建一系列人才交流、學術研討、需求對接活動,營造了人才“近悅遠來”的良好氛圍。

      拴心留才,優化“舒適點”。把人才關注的“關鍵小事”當作“頭等大事”,建強人才陣地,高標準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81套,細化拓展“達川英才卡”5類23項人才“貼心”服務事項,凝心聚力解決好人才住房、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切身利益問題,全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區,推動各領域優秀人才扎根達川。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數,在體制機制改革、渠道建設、項目投放等方面大膽探索,加強與萬州、開州、南充等毗鄰地區,以及成都、重慶等中心城市人力資源協同,加快打造綜合性人才活動場所,積極融入萬達開三地人才區域協同發展‘雁陣格局’,進一步幫助人才提升生活品質、擴大交流圈。”達川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說道。(來源:達川區委宣傳部)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