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頂金冠飾的發現
鷹頂金冠飾發現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阿魯柴登。1972年,當地農民在生產作業時發現了一批珍貴的金銀器。1973年考古人員進行了調查并發掘,發現了兩座墓葬。通過發掘以及收繳之前被拿走的文物,發現了大量的金銀器,其中金器218件,銀器5件。金器有各種紋飾的牌飾以及金串珠、項圈等,最有名的就是鷹頂金冠飾。

“鷹頂金冠飾由鷹形冠飾和黃金冠帶兩部分組成?!标愑乐窘榻B到。鷹形冠飾構成了雄鷹鳥瞰狼咬羊的生動畫面。全高7.3厘米, 重192克。黃金冠帶由三條半圓形金條組合而成。每件長30厘米、周長60厘米, 共重1202克。
“判斷鷹頂金冠飾的年代,需要對出土的金銀器進行分析比較。”在出土文物中占有多數的牌飾,都有鷹、虎、豹之類的兇猛動物的圖案,以及兇猛動物獵殺其他弱小動物的場面。如虎吃羊,虎吃鹿、虎吃一些其他弱小的動物等。這種類型的牌飾在戰國匈奴墓葬中很常見,分布也比較廣泛,在新疆阿爾泰地區、中亞以及北蒙古地區都有發現。“因此這批文物應該是屬于戰國時期匈奴的遺物。”陳永志說道。

鷹頂金冠飾是匈奴單于的王冠
鷹頂金冠飾工藝精湛,代表了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鷹形冠飾下部為厚金片錘打成半球面體。半球面體上面有浮雕動物咬斗圖案。其中四只狼, 兩兩對臥, 狼的四肢屈曲前伸, 分布于半球體的左右兩側; 另外四只為盤角羊, 也是兩兩成對,羊角后卷, 卷曲處鏤空, 前肢前屈, 后半身被狼緊緊咬住,形成了反轉的姿態, 使后肢朝上, 搭在兩對狼的頸部, 分布于半球體的前后。在半球體之上, 傲立展翅雄鷹一只。鷹的頭部、頸部鑲嵌兩塊綠松石,在頭頸之間裝一帶花邊的金片, 好似項鏈。
黃金冠帶由三條半圓形金條組合而成。在冠帶前部, 有上下兩條, 在其末端上下兩條之間有樺鉚插合, 冠帶后邊一條, 兩端有樺鉚與冠帶前部互相聯結, 組成圓形。這個圓形冠帶的左右兩邊, 在其靠近人耳部分每條的兩端分別作成半浮雕狀的虎、盤角羊、馬的形狀, 其它的主體部分為繩索紋。

談到金冠飾的制作工藝,陳永志認為,鷹頂金冠飾應該是利用阿爾泰地區的金屬冶煉技術加工而成的。阿爾泰地區盛產黃金。阿爾泰,用蒙語翻譯,就是金子的意思。這個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金屬加工、冶煉技術特別發達。通過與阿爾泰地區發現的金銀器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發現金冠飾的金屬成型工藝、鍛造工藝,與阿爾泰地區的金屬鍛造工藝有直接的關系。

“鷹頂金冠飾是匈奴單于的王冠,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标愑乐菊f道。這件文物用非常奢華的黃金來鍛造。紋飾與阿爾泰地區斯基泰文化風格比較接近。通過與周圍地區發現的戰國時期匈奴文物比較可以看出,他們風格一致,但是金冠飾的規格無疑是其中最高的。即便從目前整個北蒙古草原的發現來看,這件金冠飾也是目前發現規格最高的。因此它應該是匈奴最高統治者單于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