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聚精會神地觀看《蘇東坡》演出。觀眾聚精會神地觀看《蘇東坡》演出。

  優化結構,創新發展

  四川人藝尋求舞臺藝術新突破

  話劇《蘇東坡》取得熱烈反響,離不開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在該劇中傾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成立于1953年,2012年9月轉企改制為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今年適逢建院65周年,四川人藝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

  四川人藝依托我省豐富的文化資源,堅持創排“彰顯中國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藝作品,近年來創作出《第29棵樹》《范長江》《雪域忠魂》《巴交龍布》《鐵血西遷》《趙一曼》《高腔》等大型話劇。2017年創排、獻禮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的川話版《茶館》,更被廣泛贊譽為“為中國話劇打開一扇窗”。

  四川人藝還積極探索商業戲劇發展的道路。由劇院經營的黑螺藝術空間建于都市商業綜合體,吸引著城市高消費人群,通過引進品質上乘且具有當代性的劇目,每年保證高場次的演出,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群體。同時,四川人藝從2016年開始連續兩年舉辦川渝話劇“雙城記”暨成都戲劇節,進一步擴展戲劇在兩地的影響力。

  依托于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音樂產業的政策紅利,四川人藝還根據著名美國作家歐·亨利同名短篇小說創排了音樂劇《麥琪的禮物》。該劇不僅在2017年受邀赴韓參加第十一屆大邱國際音樂劇節,獲得“評委會大獎”殊榮,最近又入選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暨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成為音樂劇組僅有的6部入選作品之一。

  探索還將繼續。四川人藝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羅鴻亮表示,將繼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結合四川建設文化強省戰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著力創排具有巴蜀文化特質的舞臺藝術作品,以重回“中國話劇第一方陣”為目標,與西南大區的其他兄弟院團緊密團結和合作,傾力促進西南戲劇事業的繁榮發展。

  專家學者點評話劇《蘇東坡》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認為,四川人藝在抓大題材、本土題材上表現非常成熟,以原創劇目帶動院團年輕隊伍建設的戰略要堅持走下去。蘇東坡是中國古賢第一人,歷代中國知識分子心中都有自己追求的蘇公情懷。感謝四川人藝讓我們接近了一次蘇東坡的生命,對我們今后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話劇《蘇東坡》文學基礎好,舞臺呈現高,同近年來其他戲劇作品相比,尤其在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等“硬實力”上都更具競爭力。

  中央戲劇學院原院長、戲劇教育家徐曉鐘說,《蘇東坡》舞臺表現是一大創新,大量運用戲曲與民間藝術假定性原則和“說書”敘述手段,配合非幻覺主義語匯,將“詩”的美完全解讀出來,開創了新的舞臺美學,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佳作。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宋寶珍對劇目的藝術呈現給予肯定,認為《蘇東坡》文學基礎很好,舞臺表現很高,且劇目內容豐富,層面豐滿,可以提供給觀眾方方面面解讀的空間,通過話劇可以學習古賢人格精神,緬懷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劇中采用的一些網絡熱詞,既能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又能使戲劇語言靈活。

  故宮博物院蘇東坡研究學者、作家祝勇認為,話劇《蘇東坡》將東坡的文化精神,北宋各階段的政治變革、文化生態等各方面客觀呈現,張弛有度、波瀾起伏。《蘇東坡》不僅是一部很雅的話劇,更是蘇軾題材文藝創作中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