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蘆山:綠色盆地里的火紅日子
從空中俯瞰蘆山縣,在綠意盎然的植被掩映下,火紅的川西小樓格外亮眼。
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七年時間過去,這座川西小縣城早已從“站立的廢墟”蛻變成一座繁榮的“多彩之城”。
“地震后,我們的房屋基本上成了站立著的廢墟,很多房子雖然沒有全部垮塌掉,但已經成了危房。”蘆山縣龍門鎮黨委書記任德洪說。


如今走進蘆山,映入記者眼簾的是氣派現代的紡織工廠、川西風格的紅色小樓,以及漫山遍野的綠色茶園,四面環山的秀美小城已經煥發新生。
在蘆山縣紅星村的“好農夫”家庭農場里,透明的水果大棚整齊排列。棚內,紅彤彤的草莓掛在綠葉之間。幾名工作人員正拿著形似訂書器的工具,把葡萄藤蔓固定上架。
水果大棚隔壁便是鴨舍。農場主張元超告訴記者,采取“種養循環”模式,鴨糞用作有機肥料,既節約又環保。


“震前我養鴨子,地震時鴨場垮了,損失很大。”張元超說,“政府引導我們搞種養循環農業,還給我們協調土地。震前只有十幾畝土地,現在有三百多畝了。”張元超將附近農戶的土地流轉過來,并且雇用這些村民進行種植養殖,每人每天有80元到150元的報酬,年底還有分紅。
綠油油的苗木給蘆山增添了生機,白花花的紗線則給蘆山人織起了“錢袋子”。
在蘆山縣經開區管委會主任衛倜的眼中,蘆山是一塊紡織業的“風水寶地”。“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偏大,全年濕度較高,非常適合紡織企業發展。”他說。

自2007年起,共有17家紡織企業進入蘆山,包括棉紡、包覆紗、織布、制衣等各個環節。“紡織業帶動了約3500人就業,這對我們整個縣上的經濟效益、社會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衛倜說,“我們專門制定方案,指導企業防疫以及做好生產恢復。我們還與省棉麻集團合作,幫助企業解決庫存問題。”
隨著家鄉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了回鄉之路,在“家門口”掙錢。2013年震后,在外打工的白化榮回到龍門鎮參與震后重建。重建后的龍門古鎮成了旅游景區,白化榮留下來開起一家小餐館。“我們也參與了重建房的設計,住得很舒心。”他說,“這幾年餐館的生意不錯,比打工強多了。”

2019年,蘆山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42億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2元,同比增長10.2%。“國家的政策特別好,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在白伙村經營民宿的任大姐說。
猜你喜歡
- “嬌貴”魚兒如何成就雅安“金貴”產業
- 評論() | 分享04月23號 12:11
- 超文藝!雅安這條“彩妝”公路漂亮又暖心
- 評論() | 分享04月23號 12:06
- 雅安援鄂最后一名隊員回雅
- 評論() | 分享04月23號 11:11
- 雅安3名抗疫一線社工“火線入黨”
- 評論() | 分享04月22號 14:06
- 石棉迎政鄉推出“盆栽”葡萄旅游觀光+采摘體驗農旅模式
- 評論() | 分享04月22號 11:51
- 五一鄉村游,石棉三索窩祈福踏青好去處
- 評論() | 分享04月22號 11:49
- 以鴿子花為媒 誠邀赴滎旅游和投資
- 評論() | 分享04月22號 11:46
- 以心換心 延續不斷脫貧幫扶情
- 評論() | 分享04月22號 11:45
- 石棉縣4個枇杷新品種獲“身份權”
- 評論() | 分享04月22號 11:42
- 鄂雅再聯手 書法傳情誼
- 評論() | 分享04月21號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