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關鍵詞 看應急演練的“臺前幕后”




“5、4、3、2、1,強破壞地震已到達!”6月7日,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內響起急促的地震警報聲,災情信息迅速匯集于此。指揮調度爭分奪秒。另一邊,地震所波及的受災區域內,廢墟救援、堰塞湖處置、群眾轉移安置、水上救援、道路搶通等搶險救援工作緊張有序地展開……
這是四川2020年省級抗震救災綜合演練的場景。本次演練模擬雅安市寶興縣發生7.3級地震,通過桌面推演、隊伍拉動和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對災情上報、指揮調度、救災部署及多個搶險救援項目開展了全流程、全要素的模擬實戰。
快速
打破信息“空窗期”
兩個小時建起指揮“方艙”
“初步估算,此次地震最大烈度為10度,位于寶興縣五龍鄉一帶,共9個鄉鎮受災嚴重,估計死亡150到350人,受傷2000余人,需要轉移安置數十萬人。”
震后10分鐘,省地震局與省應急管理廳即舉行遠程會商。與此同時,通過衛星電話,指揮中心與震中鄉鎮報災員以及已進入災區的消防力量取得聯系,第一時間掌握了現場災情。在指揮中心看到,演練現場,震情信息、災情社情信息、救援力量分布信息等在大屏幕上滾動更新。比如離震中5公里、10公里、30公里分別有多少人,人口密度是多少。
地震發生后,可能出現信息“空窗期”。本次演練也模擬了通訊中斷的情況。通過多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以及與一線救援人員的“隔空對話”,問題得以解決。
“這背后是應急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董紹棠介紹,目前,我省已建立起12個省級部門數據共享通道、整合獲取178類近3億條數據的應急指揮信息系統,能實現災情的快速核查、力量的快速定位等。同時,基層災害信息員工作也正在試點,可第一時間上傳信息,給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當天亮相的還有現場指揮“方艙”。這是20人用兩個小時搭建起來的。該“方艙”在寶興縣城新中學操場設置演練現場指揮部,分為指揮決策區和運行保障區。指揮決策區包含現場指揮部、救援指揮中心、通訊控制中心和綜合辦公中心等4個模塊;運行保障區則包含物資運輸等模塊。“方艙”還設置了專網、衛星等,確保通訊暢通。
在人員配備上,本次演練也迅速響應——災害發生10分鐘后,由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參與的研判會議隨即舉行。據了解,從今年年初開始,四川省三級應急管理部門開始實施全景指揮部式值班。一旦發生緊急情況,1分鐘內人員可全部到位,5分鐘內可開始履行職責。
有序
指揮扁平化
調度更精準
“請各方注意匯總救援力量信息,設置緩沖區、等待區、救援區,防止力量過于聚集,影響救援效率。”在對救援力量開展調度時,指揮中心傳來這樣一句話。
災害救援還要高效有序。在指揮中心看到,國家應急管理部在災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就參與到本次演練的救援調度中。指揮中心與消防、相關職能部門、社會救援力量等可實現實時通話。前后方指揮部可實時視頻會商。指揮中心與具體救援點位救援人員也能實時對話,共同研討救援方案等。同時,前方多點位的實時救援畫面可同屏顯示,有助于精準調度。
參與演練的雅安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潘國濤說,機構改革后,應急指揮體系更加扁平化。這讓救援更高效,指揮調度更有序有力。
快速安置群眾也是重要一環。在寶興縣城新中學操場,演練開始后,轉移安置點上的60多頂帳篷快速搭建完畢。不到半個小時,受災群眾被分批有序地安置入住。帳篷內部,每戶受災群眾及時分配到了一套生活用品,包含床、棉被、水桶、臉盆等物資。
“救災和救援是同步啟動的。”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受災群眾安置等相關職能劃到了應急管理部門后,在救災的同時,可快速安置群眾。
據悉,在救災物資準備方面,截至今年4月,全省共建有省市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187個、救災物資儲備點1903個,基本形成“覆蓋全川、輻射西南”的救災物資儲備網絡體系。“我們還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積極會商協調,在全國率先出臺《四川省省級調撥應急物資規程(試行)》,確保救災物資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該負責人表示。
科學
設備“高精尖”
救援更高效
在寶興縣五龍鄉點位,演練模擬了地震導致該鄉團結村發生山體滑坡,阻斷西河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場景。該堰塞湖如同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出現漫壩潰決險情,威脅上下游1.5萬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如何“拆彈”?記者看到,無人機騰空而起,展開航拍作業。所獲取的影像通過后期處理,生成測繪級影像和地形圖。中國電建成都院應急救援隊隊長張沖介紹,相較于地面測量,無人機能實現長距離、大范圍的航測拍照。“無人機航測和地面測量相結合,能幫助我們迅速摸清堰高、水位、庫容,構建起精確的3D模型,為堰塞湖搶險方案、群眾撤離方案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本次演練亮相的“高精尖”設備還不少。
成都人防出動了一臺機動指揮車。“車上搭載了衛星設備和攝影機,能將搶險現場的畫面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成都人防相關負責人柳宇介紹,當地震導致通訊中斷時,它就像排險作業的“眼睛”一樣,走到哪兒看到哪兒。雅安市氣象局出動了一臺氣象應急指揮車,車頂搭載了氣象雷達。“相當于一個小型氣象站,能更精確地預測局部地區的天氣變化情況。”雅安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呂明說。
除了借力科技,救援隊伍的專業能力也很重要。
演練中,寶興縣實驗小學廢墟救援現場面臨二次垮塌風險,消防救援人員通力合作,科學高效地完成了救援任務。
“演練是對我們平日訓練的檢驗。”潘國濤說,他們今年邀請了專家等對隊員進行培訓,極大提高了救援隊伍應對地震等災害的能力和素質。同時,消防救援隊伍還配備了山岳、水域救援等裝備,可應對地震后各類復雜的救援情況。
猜你喜歡
- 打造“湖云一體城市數據中心” 川西數據湖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建設
- 評論() | 分享06月08號 16:11
- 撬動2.4億貸款資金 緩解融資難題
- 評論() | 分享06月08號 16:10
- 雅安海子山森林康養基地入選“國家隊”
- 評論() | 分享06月08號 16:10
- 加強鳥類保護與利用 大力培育觀鳥經濟
- 評論() | 分享06月05號 15:45
- 雨城區:打造特色園區 促進藏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 評論() | 分享06月05號 15:43
- 2020首屆數字四川創新大賽在成都啟動
- 評論() | 分享06月05號 15:35
- 雅安市雨城區:全力推進天府旅游名縣創建
- 評論() | 分享06月04號 10:52
- 傳承紅色文化 弘揚紅軍精神
- 評論() | 分享06月04號 10:50
- 四川天全經開區“園保貸”項目成功簽約
- 評論() | 分享06月04號 10:49
- 天全: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助力天府旅游名縣創建
- 評論() | 分享06月04號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