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瀘州市納溪區官宣正式聘請@川香秋月成為“納溪特早茶推廣大使”。成為推廣大使后的“川香秋月”很快就接到了第一個任務。3月16—17日,由瀘州市納溪區委宣傳部聯合新浪集團鄉村振興合作辦公室及新浪四川開展的“得閑就飲特早茶,原產地探訪計劃”走進了瀘州市納溪區。

  “川香秋月”擔負起向導的責任,帶領來自微博文化歷史、旅行攝影、科普、美食等領域的資深大V以及中央、省市多家媒體一行20余人走進納溪。她說,“這是一個讓家鄉寶藏茶‘出圈’的好機會?!?/p>

  探訪團先后走進護國鎮梅嶺村中國特早茶基地體驗傳統采茶、制茶技藝,參觀德紅村紅巖子茶山,走訪打古鎮普照茶山等地,深度體驗納溪區深厚的茶文化、豐富的旅游資源,及鄉村產業發展。他們用鏡頭記錄下流動的茶香,用文字、圖片、VLOG等全媒體形式立體展現“除夕就能喝上的納溪特特特早茶”,為納溪區鄉村振興助力。

  “川香秋月”原名吳秋月。擁有千萬粉絲的她有著多重身份,除了納溪特早茶推廣大使外,還是一場直播最高能賣10萬單的帶貨主播,是家鄉致富帶頭人,還是幾家食品加工廠的老板,是四川省數字鄉村推廣大使、瀘州市城市推薦官、瀘州市納溪區人大代表。在梅嶺村中國特早茶基地,吳秋月斜挎茶簍,對著鏡頭為大家講解如何采摘納溪特早茶,“看,像這樣手指一捏一提,把最新鮮的‘兩葉一心’采下來,特早茶鮮芽就采摘完成了……”。據她介紹,現在擔任了“納溪特早茶推廣大使”,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廣特別好的“納溪特早茶”。

  去年5月,納溪特早茶旗艦店全網上線。但是旗艦店沒有用川香秋月的品牌,吳秋月說:“這樣是為了幫助納溪特早茶的地域品牌走出去,讓納溪特早茶這個品牌被更多人熟知?!?/p>

  茶是納溪的支柱型產業。納溪區現有茶園總面積31.5萬畝,投產面積22.5萬畝,分布在8個鎮、45個村,總產量2.29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77.5億元。形成了護國、大渡口茶旅融合發展產業帶,天仙、護國德紅茶產業種養循環產業帶,打古、白節高山特質茶產業帶。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基礎,“新農人”就是其中的一支蓬勃的力量,像“川香秋月”這樣的納溪本土“網絡紅人”,是“新農人”的代表之一。他們利用短視頻這個“新農具”,為鄉村振興帶來新活力。

  在為期兩天的探訪活動中,“新農人”是吳秋月提得最多的詞語,她說,“‘新農人’就是可以用我的‘農具’把山貨送出鄉村,為農民帶來收益,可以把我的家鄉納溪推介出去,為家鄉積攢人氣。”吳秋月是地道的納溪區竹海村人,2020年初,有一定電商經驗的吳秋月夫婦開始嘗試短視頻拍攝,在抖音開設賬號“川香秋月”,他們用一條條冒著煙火氣的短視頻展示一手好廚藝,記錄著村里的四季農事。

  他們發布了一條磨豆花的視頻意外成了爆款,一天之內漲粉超過50萬,“川香秋月”的短視頻號單天漲粉50多萬人,之后一直上漲至1100多萬人。

  “紅”起來后,吳秋月積極為家鄉農產品“帶貨”,帶動當地農民就業。2021年,在吳秋月夫婦的帶動下,約4000萬斤蘿卜“走出大山”,在理塘晾曬,在瀘州加工,銷往全國各地。這不僅為100多種植戶提供了蘿卜銷路,還解決了瀘州當地兩百多人的就業問題。截至目前,她合作的一家蘿卜干廠規模也從原來的五人增加到三百多人?!艾F在第三個分廠已經落戶納溪,總共8000多平方米,以后不止加工蘿卜干,糍粑以及當地特色的糕點也都會陸續加入進來?!眳乔镌抡f,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村民們都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除了蘿卜干、納溪特早茶,他們還在短視頻平臺銷售晚熟荔枝、桂圓、臘肉香腸等當地土特產。關于今年的計劃,吳秋月說,她想利用短視頻把家鄉的優質的農產品匯聚在一起、統一把關,把優質的農產品推出大山,讓更多的農民獲益,讓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讓農村的好山好水好產品被更多人看見,進而轉化為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重效益,是像吳秋月這樣的新時代“新農人”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他們用“心”,也用“新”,投身到火熱的鄉村振興事業中,不斷讓新農村釋放出新魅力。鄉村振興,“新農人”有了新時代的范兒!

  未來納溪區將堅持以茶興農、強農、惠農,全力打造百億茶產業,持續舉辦“四川茶葉開采活動周”和 “納溪特早茶產品推薦會”,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納溪特早茶”公共區域品牌;加快建設茶葉精深加工園區,爭取到2025年,全區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達5家以上。(納溪區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