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蔣京洲
名片:甘俊林,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四川金堂人,2005年6月川鍋技校鉚焊專業畢業,2005年6月參加工作,201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貨車制造中心首席技師,中國中車首席技能專家,中國工會十八大代表,大國工匠培育對象。2025年4月28日獲全國勞動模范表彰。

4月26日晚,正在清華大學參加大國工匠人才培訓營的甘俊林回到北京駐地房間。此時,距離他走入人民大會堂接受全國勞模表彰只有不到48小時。
因為激動,甘俊林難以入眠。他從未想過,自己這個工廠車間里的普通工人,有一天將走進人民大會堂。一幅幅畫面在他腦海中一遍遍浮現——那是焊槍與工件碰撞的白日花火,是鍛打材料構件的熾熱交響,是列車飛速駛過鋼軌的高亢歡呼。
畫面定格在甘俊林18歲的青澀面龐上。那一年,他從技校畢業,走入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然后,他用了20年時間,在生產車間用焊槍焊出屬于自己的人生榮光。
苦練技藝
在生產實踐中完成個人成長
“我用三天時間創造了一個‘第一’?!?005年,甘俊林和其他的新進員工一樣,期待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崗位。然而,僅僅在車間試用了三天,他就被班組長退回公司,成為同期員工里面第一個被退回待崗的。
“體格瘦小、性格內向,干活也不積極?!边@是甘俊林當時在車間班組得到的評價。多年以后,他試圖解釋當時的這份窘迫:“當時剛從學校出來,理論知識多、實踐鍛煉少,直面車間的現場環境和作業要求還是感到有些困難?!?/p>

如何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成為甘俊林當時心里憋的一股勁。而這股勁兒,被他的師傅,公司首席技能專家張志發所看見。甘俊林得到了新的評價——“好學”。
“看到新鮮事物就想嘗試,想多學一點技能?!泵鎸Ξa業工人的職業高峰,甘俊林用磨礪鉚焊技能作為攀登的落腳點。下班后無人的車間內,經常能看到甘俊林加練的身影。
焊接臂力不夠,他就用自制沙袋綁在手臂上練習;評估焊接效果,他用手機拍下復盤研究。在不斷的努力下,他焊出的一手魚鱗紋在工友中無出其右,技藝已爐火純青。
銳意創新
為鐵路重器“走出去”提供支撐
甘俊林開始在各類產業工人技能競賽中嶄露頭角。2015年,他在成都市舉辦的焊接比賽中榮獲銅牌,2017年獲眉山市職業技能大賽電焊組第一名,2018年,他向被譽為焊接“世界杯”之稱的“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發起沖擊,從20多個國家的388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鎢極氬弧焊成人組比賽一等獎和最佳試件獎。
在個人的成長之外,甘俊林開始更多思考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流程優化,把技能轉化為生產實踐的效益。在他看來,創新,就是要用新的方法創造價值,不能產生價值就不能叫創新。

于是,他從公司的業務訂單入手展開思考,在完成一批出口國外的車輛訂單的過程,他提出以機器人自動焊代替手工半自動焊成功應用到國鐵貨車側墻線,提高了該車型整體的焊接質量,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創造價值近千萬元。他制定的副構架加工工藝優化項目,大大節約制造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2019年,甘俊林領銜成立了“甘俊林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針對某型出口鐵路貨車側墻焊接變形嚴重的技術難題,他帶領工作室團隊經過無數次攻關和試驗,成功將側墻變形量控制在公差范圍以內,這也是國內首次在該車型上采用這項技術并實現突破。
工作室成立以來,甘俊林提煉出絕招絕技9項、獲得授權專利13項、撰寫專業論文12篇,申報新工藝、新工法50余項……“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初心,始終如一。
4月28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一個一線產業工人能進入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這是我一生的榮光?!备士×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