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劉春華 文/圖

  12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四川醫保積極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新聞發布會。會上,四川省醫保局醫藥價格與招標采購處副處長熊文瑩就四川13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可為進行試管嬰兒的參保群眾減輕多大醫療費用負擔等問題回答媒體提問。

  11月1日起,四川將取卵術,胚胎培養,胚胎培養—囊胚培養(加收),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凍融胚胎(加收),組織、細胞活檢(輔助生殖),人工授精,陰道(宮頸)內人工授精,精子優選處理,取精術,取精術—顯微鏡下操作(加收),單精子注射,單精子注射—卵子激活(加收)等13項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正式納入醫保,參保人員使用符合條件的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產生的醫療費用,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不設起付標準和乙類先行自付比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分別為70%、50%,計入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不占用門診統籌限額,不納入職工大額醫療費補助、公務員醫療補助、居民大病保險等補充保險支付范圍。

  發布會現場

  13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的原因是什么?這些輔助生殖項目,可為進行試管嬰兒的參保群眾減輕多少醫療費用負擔?熊文瑩介紹,四川省醫保局依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及其映射關系表,逐一梳理了全省現行價格項目,通過實地調研、專家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報國家醫保局審核、合法性審查以及集體審議等程序,最終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整合為新的12個主項目和5個子項目,并制定了省管公立醫療機構的試行價格,還將這17項中的13項納入了醫保報銷范圍。此外,同步停用了原來的24個老項目。新的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具有以下亮點——

  首先,四川省公布的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是完全對照國家醫保局的《立項指南》制定的,相關項目編碼、名稱、內涵及計價單位均與外省保持一致。

  其次,新的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是基于醫療過程的整體考量來確定的“服務產出”與“價格構成”,避免了按照操作步驟過度拆分項目,使新的項目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

  最后,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的價格管理模式由市場調節價管理轉為了政府指導價管理。四川醫保部門按照《政府制定價格行為規則》,在履行資料審核、實地調研、成本調查、專家論證等程序后,以項目成本為基礎,對照全國其他省份價格,綜合制定了省管公立醫療機構試行價格,并要求各市(州)按照不高于省管公立醫療機構價格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當地項目價格。

  在減輕群眾負擔方面,從個體角度看,以某大型醫療機構為例,以往做一個常規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也就是俗稱的“試管嬰兒”,所需的醫療服務費用大約為4萬元。而現在,同樣的服務費用已經降低至2萬至3萬元之間,使更多家庭能夠負擔得起這項技術。對整個群體而言,以“取卵術”為例,在省管三甲公立醫療機構,定價為2157元/次,其中,職工醫保可報銷1509.9元,自付僅需647.1元;居民醫保則可報銷1078.5元,自付1078.5元。按當前統計數據,全省每年開展試管嬰兒的患者超過5萬人次,醫保基金預計將為患者支付超過2億元,可有效減輕參保患者費用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