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蔣京洲
12月2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召開。受省政府委托,審計廳廳長朱大興向大會作了《關于四川省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2024年審計工作報告指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和相關追責情況進行披露。
從整體情況來看,截至2024年10月底,審計反映的1365個問題中,802個立行立改問題(整改期限:60天)已整改完成781個、整改完成率97.38%;499個分階段整改問題(整改期限:1年)已整改完成248個、整改完成率49.70%;64個持續整改問題(整改期限:5年)已整改完成10個、整改完成率15.63%。
針對尚未完成整改事項,審計廳已督促責任部門按計劃加快推進。截至目前,各有關地方和部門采取收繳、追回或歸墊資金、加快資金撥付、盤活存量或閑置資金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187.13億元。
此外,四川在線記者梳理《報告》后注意到,今年報告中“民生”二字占比頗多,對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農民種糧補貼發放、養老產業發展、就業政策落實、生態環境治理等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整改期間向農民發放種糧補貼9.4億元
四川是農業大省,“三農”問題歷來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報告》披露,針對種糧直接補貼發放不及時、補助對象不精準等影響政策效應發揮問題,全省59個縣及時排查原因、抓住關鍵環節,整改期間發放資金9.4億元。
審計發現,農村產業項目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對此,7個縣采取面向社會招聘專業技術人員、盤活資產、簽訂合作協議改善項目后續運營等措施,提高產業項目和資金績效,22個經營項目已盤活。
針對村集體經營性項目大量虧損或資產閑置廢棄、投出資金到期后無法收回等問題,12個縣對村集體經濟資產和虧損項目進行全面清查,分別采取調劑使用、委托經營等措施盤活項目685個,8個縣對無法收回的集體收益和資金已督促有關企業落實有效抵押擔保措施,并追回本金4400余萬元、兌現分紅660余萬元。
針對部分支持種糧的資金和項目績效不高問題,31個縣擴大范圍使用的資金已歸墊1716.07萬元;47個縣分類施策,采取強化項目監管、盤活閑置資產等方式,推動151個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盤活閑置資金3738.75萬元。
取消創業擔保貸款加碼限制條件
就業是民生之本。記者注意到,通過審計整改,目前創業擔保貸款加碼限制條件已取消,政策調整后已惠及小微企業164家、發放貸款4.63億元。
在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審計整改方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部門及時制發整改方案,采取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在全省開展專項治理,向不符合條件人員或企業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3830萬元已全部追回并完善了貸前調查、數據比對、跟蹤監管等長效機制。
針對職業技能實訓基地未充分發揮作用問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對全省已建和在建基地開展調研督導,其中運行效果較差的4個基地,通過整合資源、加強要素保障,已常態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累計承接技能競賽等91場。
針對就業幫扶動態管理薄弱問題,采取動態追蹤核實等措施,注銷不符合失業登記條件人員5600余人。
全省配套居家養老服務補貼568萬余元
目前,四川已將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納入全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和政府績效考核范圍,督促各地落實配套資金、規范服務方式、加強監督驗收,已配套資金568.89萬元。
養老服務資金審計整改方面,針對適老化改造任務“以發代改”、部分縣未配套少配套資金導致縮小居家養老服務補貼保障范圍和降低補貼標準等問題,民政廳修訂完善《四川省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施方案》,各地加大資金投入、強化項目建設過程把控,綜合運用“改造+服務”等形式,有效避免適老化改造任務簡單化。
針對部分養老機構運營績效不高問題,民政廳督促關停服務質量不達標和“小、遠、散、空”養老機構240個,提檔升級209個,示范新建42個,40余個縣實現公辦養老機構縣級直管,農村公辦養老機構床位利用率顯著提高。
部分河道超標排放、無序開采等問題得到整治
《報告》中提到,相關部門和地方以審計整改為契機,對制約自然資源資產管好用好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履行的問題進行全面起底,其中被省河長辦點名批評存在向河道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等現象的地方,已清除垃圾、恢復河道原樣。
同時,針對自然資源違規開采等行為仍然多發問題,涉及的5個縣采取重新逐戶下達取水計劃、加強取用水管理等措施糾治超計劃無計劃取水, 4個縣通過及時復墾補種、撤銷虛假河道采砂許可證等方式,整改砂石資源無序開采、超采問題。
在瓊江和大清流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審計整改方面,針對聯防聯治不夠到位問題,資陽市、遂寧市已與重慶市潼南區、銅梁區共同簽訂《瓊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聯治協議》,聯合開展巡河及執法檢查。針對管護管控不夠嚴格問題,相關地方采取重新安裝防護網、封堵可通行便道、更換取水口標識牌等措施,實現對鄉鎮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的封閉管理,通過組織清理緩沖帶農作物、建立健全巡查管護機制等方式,強化河段岸線管護、恢復河道凈化和緩沖功能。
針對污水處理廠超負荷、管網老舊破損、水產養殖戶未配套尾水治理設施等防污治污短板,3個市正通過約談運維單位、對老舊管網提升改造、強化污水處理廠監管等方式,整治生活污水超標排放或直排入河問題,其中安岳縣35個建制鄉及拆并鄉鎮的場鎮污水支管網建設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