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又有新進展。近日,由紅星新聞聯合上游新聞推出的《雙城發布》第19期正式發布。其中顯示,今年1-9月,300個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699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84.7%,超時序進度9.7個百分點。
同時,在交通、民生、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也均有一批突出成績顯現。如西渝高鐵進度刷新,有望提前一個月完成年度目標;“川渝通辦”再上新,51個高頻服務事項今年12月底前將全面實現通辦。
民營企業“雙向奔赴”
10個項目在這場活動中簽約
“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優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做優做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都市近日召開的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了以上要求,為民營企業發展助力。而在此次會議召開之前,相關活動已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近日,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合作大會在四川廣安舉行。來自川渝兩地、京津冀地區、長三角經濟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工商聯負責人、知名民營企業家和商協會代表300余人,入園區、看企業,話機遇、談合作,共謀發展。
據了解,自去年合作大會以來,川渝兩地民營企業圍繞科技創新、新能源汽車、環保材料、電子電路、智能家居、農旅融合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協同發展,推進產業共興、要素共用、服務共融,在努力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中,有力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會上,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超宇集團董事長羅宇龍表示,民營企業家要聚焦成渝地區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發展方向,積極參與西部科學城和成渝中線科創走廊等領域建設。
活動現場,重慶三元針織印染項目、華鎣市京東云倉項目、川渝高竹新區網絡貨運數字運營中心等10個項目進行了簽約。
民生項目加快推進
成渝中線高鐵等迎來新進展
各類民生項目也有新進展,成渝中線高鐵動走線跨沙河特大橋連續澆梁近日順利合龍。據了解,該大橋是成渝中線高鐵全線控制性工程,位于成都市金牛區,全長約1.47km,以現澆連續梁的方式跨越沙河、既有駟馬橋城市主干道路、地鐵3號線及新建客機整備所西咽喉區。

同時,西渝高鐵康渝段最長隧道-鐵峰山隧道掘進里程取得新進展,近日突破了4700米。據了解,鐵峰山隧道橫跨重慶萬州區和開州區,全長14783米,是康渝段控制性工程,也是該段最長隧道。據現場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目前日均約20米的掘進速度,11月底掘進里程將超過5000米,有望提前1個月完成年度目標。
西渝高鐵設計時速達350公里,分為西安至安康、安康至重慶兩段。西渝高鐵全線建成后,將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關中平原城市群之間的聯系,對增強沿線居民出行便捷性、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第四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共包含51個高頻服務事項,涉及公安、民政、科技、人社等13個部門。根據相關要求,川渝兩省市有關部門將按照責任分工,對《清單》內事項逐項制定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的業務標準和操作規程,推動事項名稱、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等標準統一,確保今年12月底前全面實現通辦。
裝備制造業營收突破1.2萬億
共建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近日,2024成渝地區八方協同共建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活動在重慶市永川區召開,集中展現近年來成渝地區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果。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是國之重器。近年來,川渝兩地聚焦智能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等裝備制造領域,攜手共繪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藍圖,推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重大技術裝備加速突破,集聚水平明顯提升。

據了解,截至2023年底,川渝兩省市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12759億元(不含汽車制造業),其中四川8133億元、重慶4626億元。
重慶裝備制造業已形成風電、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等多個特色產業集群,有規上企業1100多家,從業人員18萬人。四川作為國內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和動力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相關科研院所和規上企業多達3000多家。
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川渝兩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據了解,川渝兩地經信部門組織編撰了《成渝地區裝備制造產業地圖》,接下來兩地將共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紅星新聞記者 王俊峰
編輯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