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若曄
城市生長,并非“無界”。為了防止城鎮無序擴張和蔓延,“城鎮開發邊界”應聲而出,劃出城鎮開發“邊框”。
去年10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做好城鎮開發邊界管理的通知(試行)》,對相關工作進行要求。在此基礎上,近日,結合四川實際,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城鎮開發邊界管理的通知(試行)》(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全省城鎮開發邊界管理工作。

巴中市南江縣城城景。肖定懷 攝(C視覺)
明底線
邊界外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
今年,四川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市縣級(除成都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繼獲批。作為未來十余年發展的藍圖,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明確劃定了“三區三線”,即根據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三個區域,分別對應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按照相關要求,2035年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020年現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具體到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均有相應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過去,一些地方城鎮建設存在規模驅動、粗放利用、‘攤大餅’等現象。”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設置擴展倍數、嚴控新增城鎮建設用地,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約束作用,可推動城鎮緊湊發展和節約集約用地。
劃出城鎮開發邊界后,又將如何管好?《通知》對城鎮開發邊界內外建設活動管控、邊界局部優化等作出明確要求。
《通知》強調,要將“三區三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外,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不得規劃建設各類開發區和產業園區,不得規劃城鎮居住用地。同時,《通知》細化了城鎮開發邊界外的7大類零星城鎮建設用地準入清單,并進一步明確布局原則和總量控制要求。
“這有助于引導城鎮建設活動向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推動城鎮開發邊界內節約集約用地。”上述負責人介紹,“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我們將定期對城鎮開發邊界的實施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
劃重點
新增城鎮建設用地分階段控制
城鎮開發邊界內,新增建設用地使用有何要求?《通知》明確,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增量用地使用上,要為“十五五”“十六五”期間至少留下35%、25%的增量用地;在年度增量用地使用上,至少為每年保留五年平均規模的80%,其余可用于年度間調劑,但不得突破分階段總量控制。
“實行新增城鎮建設用地分階段控制,是為了避免‘寅吃卯糧’,為未來發展預留合理空間。”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劃定成果也需要進行合理優化。對此,《通知》提出,在規劃實施期內,可基于五年一次的規劃實施評估,按照法定程序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后進行調整。同時,《通知》也細化了優化原則、情形和流程。比如,優化頻次上,嚴格控制局部優化頻次和規模,每個設區市中心城區每年允許優化2次。
“此外,還鼓勵和支持各地大力實施建設用地整理復墾,按程序開展批文失效或撤銷工作。這也將進一步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促進城鎮建設用地提質增效。”上述負責人表示。
同步播報
四川強化城鎮開發
邊界增量空間省級統籌
根據部省關于城鎮開發邊界增量空間管理要求,近日,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增量空間統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通知》。
按照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到2035年,四川城鎮開發邊界劃定1211.59萬畝,其中,增量空間約為192萬畝。然而四川各地可用空間和發展階段存在差異,針對這一情況,該通知明確了2024年度各市(州)可用增量空間,要求合理安排好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的同時,繼續實行增量空間年度調劑措施,支持各市(州)加強本地區增量空間的統籌調劑,市(州)2024年度可用增量空間使用完畢的,可調劑使用2025年度可用增量空間的20%。
該通知還明確率先實施全省范圍內增量空間使用節奏的統籌。在確保全省增量空間使用不突破自然資源部關于“十四五”不能超過40%等規定的前提下,首期安排2萬畝省級周轉指標,統籌用于全省增量空間使用節奏周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