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眉靈 彭瑀珩

  在建北上出川大通道傳來建設好消息!

  8月16日晚,G5京昆高速公路廣元至綿陽段擴容項目(以下簡稱“廣綿高速擴容項目”)全線最長橋——嘉陵江特大橋右幅實現合龍,為項目2026年6月全線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廣綿高速擴容項目嘉陵江特大橋單幅合龍。中鐵五局供圖

  廣綿高速擴容項目是省內首條設計標準達120公里/小時的雙向六車道山區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將有力緩解既有出川大通道、廣綿高速的擁堵現狀。

  嘉陵江特大橋位于廣元市昭化區紅巖鎮,全長1555米,橋位地勢險峻,高墩密布,主墩平均高度為71.9米,主跨采用了95+180+95米的連續剛構,是廣綿高速擴容項目中的“最長橋”,也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由蜀道集團川高公司主導投資、中鐵五局承建,四川省公路設計院公司設計。

  建設中的廣綿高速擴容項目嘉陵江特大橋。蜀道集團供圖

  大橋自2021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已取得實用新型專利3項,省、部級工法6項,企業級工法9項。據了解,由于橋梁部分主墩所處位置砂卵石覆蓋層厚,導致施工自穩性極差且容易塌孔,參建單位采用多臺旋挖鉆機引孔、鋼護筒跟進等先進工藝,引入了當時全國僅有的8臺震動力高達320噸的變頻震動錘,成功解決了砂礫層地段樁基施工的難題。針對嘉陵江特大橋主墩深水樁基高強度、傾斜巖面的特殊情況,參建單位創新性地采用了“船舶浮平臺法”進行樁基施工,在廣元港選擇了2艘平板船和1艘駁船,焊接拼裝成樁基鉆孔平臺,平臺可實現快速移動定位,避免土石方污染河道和鋼材平臺阻礙嘉陵江通航等問題,較傳統鋼材平臺法節省工期近2個月,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同時,參建單位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在六級及以上大風天氣頻發的情況下,通過配備大風預警系統,安裝大風自主斷電電梯,采用智能液壓爬模系統等智能設備,為大風天氣高空作業設置多重“保險”,推動項目安全高效快速進行。

  施工人員作業現場。中鐵五局供圖

  廣綿高速擴容項目全長約124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是國家“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縱八線高速公路網中首都放射線G5京昆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通車后,成都至廣元至陜西的北上出川高速公路將大幅擴容,既有交通壓力將大為緩解,為公眾出行、貨物運輸提供安全、舒適、高效、可持續的運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