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社保卡,既能用于資金發放、就醫結算,還能用于交通出行、旅游觀光,真正變成一卡通。公共服務中的“小美好”正在走進現實。
7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四川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草案)》提請審議,為社保卡變成一卡通奠定法治基礎。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胡斌表示,近年來,四川省社會保障卡已從單一的人社領域應用邁向資金發放、就醫結算、文化體驗、交通出行、旅游觀光等多領域應用,但仍然存在整合難度大、綜合管理協調機制不健全、應用環境薄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對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服務管理工作造成較大影響,亟需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明確社會保障卡的法律地位、應用范圍、各級政府及機關部門的法定職責等內容,為形成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新格局奠定法治基礎。
《四川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草案)》明確了社會保障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地位,從身份證明,資金發放,享受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衛生健康等便利服務的角度拓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的應用領域。
“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交通出行、文化體驗、旅游觀光、金融服務等領域,實現居民服務一卡通用,旨在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助推數字政府建設,促進‘減征便民’、提升公共服務質效。”胡斌表示。
《四川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草案)》還理順了管理體制。厘清地方各級政府、各級人社部門、其他有關部門以及合作金融機構的服務管理職責;建立健全應用事項清單管理機制,明確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事項實行清單管理、動態調整;加強數字化建設,健全應用平臺支撐體系,推進數據共享、場景應用和業務協同;建立健全安全防護體系,加強線上線下業務安全管理,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對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商業秘密等的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一卡通立法著力于“省內通用”和“跨省通用”兩方面,既解決四川省范圍內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領域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問題,也對川渝兩地區域協同作了規定。
《四川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草案)》明確與重慶市建立川渝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協同工作機制,共同研究相關重大事項,完善配套措施,統一應用場景;明確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與重慶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協同推進區域內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工作;加強與重慶市社會保障卡應用平臺對接,實現川渝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數據共享共用。
據悉,條例草案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要求,由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共同確定的川渝協同立法項目。重慶市也將同步針對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經過多次磋商和論證,目前兩地草案在框架結構、制度設計、主要內容上基本保持一致,有利于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川渝兩地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領域逐步實現“一卡通用”,進一步提升川渝兩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