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寧寧 攝影報道
進入汛期,強降雨、雷電、大風等天氣增多,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易發多發,筑牢自建房安全防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川觀新聞記者跟隨由住房城鄉建設廳專班人員、房屋安全專家等組成的“住建安全在行動”暗訪組,來到資陽市雁江區,不打招呼、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暗訪檢查經營性自建房安全管理情況。
看現場:危房仍在使用、有人員居住
皇龍路是雁江區主干道之一,車輛、行人活動較為密集。皇龍路81號,一棟三層的老舊房屋,“蹲”在較新的樓群中,格外顯眼。

皇龍路81號,一棟三層的老舊房屋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一層仍有商鋪在經營。
走近看,這棟老舊房屋一層有5個商鋪,經營著副食店、電動車維修店等,業主自己也開了間商鋪。臨近中午,盡管天氣炎熱,但商鋪的生意都還不錯,不時有顧客上門。“沒覺得有什么問題,不影響使用”“房東自己都在這里做生意,應該沒事”……商鋪老板們似乎不在意房屋的“老舊”,也不知道可能存在的隱患。
暗訪小組通過查閱相關信息發現,這棟房屋于20世紀80年代初修建,磚混結構,最初為兩層,2008年地震后,為避免房屋漏雨,又加蓋一層。

老舊的樓梯裂縫“張著嘴”,露出磚。
記者跟隨暗訪小組爬梯上樓,只見老舊的樓梯裂縫“張著嘴”露出磚。二樓,走廊上方懸掛著晾曬的衣物,四個房間大門緊閉,但透過窗戶,能看到有住戶生活的痕跡。通過里里外外查看,暗訪組發現,該棟房屋梁下等部分墻體開裂,且裂縫寬度較大,未設圈梁及構造柱等,屋頂與墻體的連接也不牢靠……
“這些都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出現梁下墻體開裂,說明墻體的承重出現了問題,要是一旦超過預制板的承載力,會導致樓板斷裂、掉落。”房屋安全專家說,墻體裂縫、風化銹蝕等隱患積累到一定程度,極有可能突然爆發,應當引起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及時消除潛在風險。

危房仍有人居住。
今年4月,雁江區三賢祠街道委托專業鑒定機構對該房屋進行安全鑒定。鑒定結果顯示,該房屋為C級危房。三賢祠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說,已立即將房屋使用安全隱患整改告知書發放到業主手上,業主也在告知書上簽字表示知曉。
記者看到,告知書要求整改的內容包括張貼警示標識、設置安全警戒線、維修加固、停止使用、人員撤離等。但環顧該房屋,不僅仍有人員在使用、居住,警示標志、安全警戒線等提醒內容也杳無蹤影。

皇龍路81號房屋出現梁下等部分墻體開裂。
隨后,暗訪組來到雁江路91號,一棟七層高的房屋被圍了起來。暗訪組了解到,該房屋建于1994年,在2022年之前共有28戶住戶。2022年,因旁邊開建新小區,導致該房屋出現傾斜、下沉。“當年,我們就讓住戶搬出去,并對他們進行了補償。”當地住建部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對該房屋實行封閉管控。
看措施:做好溝通協調,立即撤離人員,及時解危
針對仍在使用、居住的危房,該怎么做?
“先管護起來,撤離人員,張貼告知書,設置安全警戒,做好警示。”暗訪組召集當地街道社區、住建部門等有關人員,指出發現的隱患問題,提出處置意見,指導做好安全防范。
暗訪組要求,按照“誰擁有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原則,督促指導產權人嚴格落實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主體責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消除該處危房安全隱患。同時,舉一反三,再排查、再整治,堅決做到“人不進危房、危房不進人”,抓細抓實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
對于暗訪組發現的問題,當地表示將盡快做好業主和租戶工作,立即撤離人員,對危房進行打圍,拉起警戒線,及時解危。
住房城鄉建設廳提醒,要加強汛期房屋安全巡查,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自建房立即采取人員撤離、封控警示等管控措施,加快推進隱患分類整治,全力化解房屋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防止安全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