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鴻幫 張莉莉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2023年5月15日是我國第30個“防治碘缺乏病日”。記者從四川疾控獲悉,四川省歷次水碘調查顯示全省自然環境普遍缺碘,但在1994年我國設立“防治碘缺乏病日”三十年以來,四川切實落實以普遍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持續強化監測評價、調查評估、健康教育與科學研究,實施科學補碘,推進消除碘缺乏病進程并持續鞏固防治成果,到2022年,四川省保持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狀態,人群碘營養水平總體適宜。
所謂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主要是指水和土壤碘含量不足)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以癡呆、矮小、聾、啞、癱瘓為主要臨床特征)、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為主要臨床特征),以及碘缺乏導致的流產、早產、死產、先天畸形等。我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區的兒童中5%至15%有輕度智力障礙(智商50至69),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癥),嚴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
“居住在碘缺乏地區的人群都應補碘。”四川疾控專家提到,碘是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補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最有效的措施。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嚴重的造成克汀病、聽力障礙、智力損傷等。如果孕期嚴重缺碘,會出現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妊娠期和哺乳婦女對碘的需求量明顯多于普通人群,這部分重點人群更應注意充分補碘,在食用合格加碘食鹽的基礎上,還應適當增加攝入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
如何補碘?四川疾控專家表示,食鹽加碘是WHO等國際組織推薦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加碘鹽,而由于加碘食鹽中的碘化物在潮濕、高溫和酸性環境下容易損失,購買、儲存和使用加碘食鹽時應注意:購買小包裝且有合格標識的加碘食鹽,一次購買不宜過多,存放時間不宜太長;存放在陰涼、干燥、遠離爐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為減少碘的損失,湯菜在出鍋時再放加碘食鹽。
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會增加得甲狀腺癌的風險嗎?據該專家介紹,無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采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是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徑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相當一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具有惰性進展特點,惡性度低,預后良好。患者要聽從臨床醫生要求,進行正確治療或跟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