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去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意見》,明確攀枝花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積極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在2025年,攀枝花要實現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在推進四川現代化建設全面開局起步之際,作為第一塊“試驗田”,攀枝花被賦予為全省探路共同富裕的重任。
探路的過程,哪些局要破?哪些難要克?哪些關要攻?如何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做法和路徑,為全省實現共同富裕積累經驗、提供樣本?從今年初開始,四川日報全媒體組建調研組走進攀枝花,以定期蹲點調研的方式,近距離觀察試驗區建設進程,記錄變化,啟示未來。敬請關注。

這個試驗區要“試”什么?
——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蹲點調研記①
川觀新聞記者 方小虎 王成棟 羅向明 張雨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成為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應川觀新聞全國兩會報道組約請,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貴州省黔西市雨朵鎮黨委書記付慶梅3位全國人大代表,以促進共同富裕為主題進行了交流。
代表們認為,去年12月,四川提出“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意見”,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行動快,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決策部署的行動快;二是中心明,即始終把實現人民增收致富、全面發展作為政策落腳點,“以人民為中心”導向鮮明。正是帶著如何讓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試驗區要“試”什么等問題,調研組赴攀枝花采訪,尋求答案。

晨曦中的攀枝花主城區全景。張佰強/攝
一試宗旨意識
看能不能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始終,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從成都乘動車出發,4個多小時就抵達攀枝花南站,這是成昆復線上的一個新站。出站后10多分鐘車程,就到了仁和區仁和鎮紅旗村,2月下旬,這里已暖陽高照,山花盛開。村第一書記王羽和村干部們忙著優化“田園綜合體”研學項目產品設計。為了讓紅旗村吸引更多游客,仁和區委書記班宏幾天就要到村里跑一趟。

攀枝花南站
“成昆復線每年能帶來旅客至少500萬人次,只要能把1%的人吸引到村里,全村總收入就能再增加2500萬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就能達到近4萬元。”在班宏和鎮村干部心中,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就是一次考驗,考驗大家在新形勢、新任務下能不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考驗大家能不能振興鄉村,抓產業、促增收,讓農民都富起來。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共同富裕說到底是要解決人的富裕。按照省委省政府“意見”,到2025年,攀枝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并穩居全省前列,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攀枝花將這些要求細化為:到2025年,全市GDP達到1600億元以上,人均GDP突破12萬元以上,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4萬元、3.2萬元,家庭年收入10—50萬元中等收入群體占比超過50%。
攀枝花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晏平說,城鄉人均收入被列為必須達成的“硬條件”,“讓老百姓鼓腰包”成為試點的頭等大事。
事實上,去年攀枝花市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02萬元、2.33萬元,并未在全省形成絕對優勢,所以試驗區建設是定了一個“跳起摸高”的目標,這既體現了試驗區建設始終抓住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個中心思想,同時也體現出一種服務人民不避“難”的追求。
二試發展質量
看能不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讓試驗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2月底,米易縣城郊賢家農產品市場更加熱鬧起來,一箱箱蕃茄、枇杷、芒果等當地果蔬,在陽光照耀下散發出甜絲絲的香味,一車車地發往成都、重慶等地。
幾天前,在米易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專題研討班上,該縣“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團隊提出目標:以高質量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引領,創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達到26271元,同比增長9%以上。
米易縣委書記蔡君表示,只有發展、而且是高質量的發展,共同富裕才有保障。很多人以為“陽光米易”只有瓜果蔬菜、農民富裕,而米易在做強農業的同時,還全面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要求,打造新型礦業、釩鈦深加工、新能源及儲能材料、機械裝備制造、特色建材五大優勢產業,真正把米易的產業做強,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夯實共同富裕經濟基礎。
攀枝花市已明確將探路共同富裕作為統攬攀枝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牽引,要求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任組長的攀枝花市級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領導小組中,產業發展專班也排在前列。
“共同富裕就是高質量發展的結果之一。而沒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攀枝花市社會建設事務中心主任何金華解釋,從全省層面來看,去年攀枝花的GDP總量為1220.52億元,在全省排名僅第十五位。從攀枝花自身來看,經濟增速每提升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就能分別增加1.25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想要進位和增收,必須要有高質量的產業發展作支撐。
以蹲點調研的仁和區為例,這里曾長期被定位為攀枝花主城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班宏說,這樣的角色定位,導致仁和區的工業發展并不充分,規模不夠大、門類不夠全、綜合競爭力不強。但眼下仁和區的常住人口近27萬人,在攀枝花市僅次于市東區。這樣的人口規模想要完成共同富裕的硬指標,必須要補齊工業這個短板。
為做強產業,攀枝花市已啟動多個專項工作,“比如工業領域,就是把產業鏈做長、把附加值做高、把環境影響降低。”攀枝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羅擊說,當地確定了鋼鐵、釩鈦、清潔能源、機械加工等重點打造產業門類,正進一步編制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規劃。“攀枝花農業最大的短板是缺水,最大的潛力是農旅融合。”攀枝花市委農辦專職副主任李恒介紹,該市正在結合安寧河流域綜合開發及抽水蓄能項目,增加有效灌面,提升農業生產質效。

仁和區風力發電場
三試改革創新
看能不能以改革破局,建立起促進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
2月22日晌午,駕車沿著公路前行,兩旁的蔬菜大棚逐漸密集。轉過一個路口,幢幢民房在隨風搖擺的芒果林中若隱若現,這便是“網紅村”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
剛到攀枝花時,調研組一直在琢磨攀枝花的農民增收:從全市層面算,只有年增速不低于10%,攀枝花才能實現2025年農村居民增收目標,而這個增速比去年高很多,怎么實現?攀枝花市委農辦的同志提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激活沉睡的農村資產或許是條路子。但具體怎么做,他們建議到基層去看看。
午餐時分,在昔格達村種滿熱帶水果、開滿鮮花的田間村道上,人流絡繹不絕。昔格達村村支書楊自虹帶著我們走進一家家民宿院子,成昆復線動車正源源不斷給村里帶來游客,村里數十戶人家已將自家的樓房租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和企業經營,改造裝修、提檔升級,村上對公共設施、文旅品牌、游客資源等統一進行專業化運營,使昔格達村的旅游業乘勢躍上新臺階。

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
但村集體經濟收入多了,村兩委卻添了煩惱:雖說去年全村大部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2.7萬元,但2019年并入昔格達村的原龍頭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不到2萬元。隨著村里芒果和蔬菜產業有效灌面增加,兩部分村民間的收入差距很可能進一步擴大。這個差距如何補?村兩委目前的想法是:鼓勵更多的原龍頭村村民入股村集體運營的文旅項目,并建立傾斜性收入分配機制,讓原來收入增長慢的村民在收入上“跑快一點”。
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的一個目標是要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但這三個差距要縮小絕非易事,所以需要先試,解放思想、創新探索,走出沒有先例可循的新路。
攀枝花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啟動大會提出要完善制度機制,其中,“建立總結激勵機制”引人注目:探索建立最佳實踐總結推廣機制,設立激勵共同富裕改革創新的獎項,旗幟鮮明激勵各方面爭當實干家、領跑者、貢獻者,主動爭取和承擔全省乃至全國性的改革試點任務,率先形成創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
四試精神狀態
看能不能擔當作為,以拼搏實干的狀態扎實推進試驗區建設
“在關鍵指標上,白坡彝族鄉絕不拖全縣的后腿!”2月28日上午,最后一個交流發言的倪興兵,為米易縣推進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暨“服務業發展年”攻堅突破行動誓師大會又增添了幾分豪氣。
白坡彝族鄉位于米易縣西北部,全鄉現有脫貧人口2500余人,占全縣總數的四分之一,也是攀枝花市曾經的脫貧攻堅“主戰場”。正因如此,鄉黨委書記倪興兵的表態才會讓人感到驚詫。但倪興兵卻異常平靜。因為參會前,各村(社)干部紛紛“請戰”并主動上調了今后3年的目標任務。
“爭先恐后”“使勁拼”,高質量建試驗區——這是記者在蹲點調研中接觸到的攀枝花干部群眾的普遍態度。如2月26日的攀枝花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籌備會,被各縣(區)農業農村系統負責人開成了“農民增收目標表態大會”。

鳥瞰緊鄰米易縣城的萬畝蔬菜種植產區。這里位于安寧河畔,光熱資源豐富,適宜于作物生長。這里正在打造集觀光、文旅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姜曦/攝
何金華介紹,大伙熱情高漲,原因有三個:經過兩個月左右的動員與宣傳,激發了當地率先試點的榮譽感與責任感;省、市、縣(區)給出的保障措施和傾斜性項目資金帶來了底氣;一系列推進機制正在形成。
此言非虛。截至3月上旬,攀枝花各縣(區)已全部定下探路共同富裕的目標和路徑,省級層面也已陸續端出一批支持攀枝花試點探索的政策、項目和資金“套餐”并在逐級分解下達。同時,與這些目標任務一同下達至基層的,還有一系列護航機制。目前,攀枝花市級已明確將出臺共同富裕試點期間的定期跟蹤機制、項目資金政策保障機制、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和建立健全交流推廣機制。
“雖然還沒有最終明確細則。但是,我們總的原則就是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在改革創新上‘壯膽子’。”攀枝花市委改革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壓實責任方面,當地正在參考已分解下達至各縣區具體指標,有針對性地制定考核體系,“特別是強化對各地各部門黨政一把手的考核。”
在改革創新領域,則正在對接省級層面,明確集成試點改革措施清單并強調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大家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干,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讓攀枝花這塊“試驗田”多出成績、多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