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代表名片

  全國人大代表、宜賓市江安縣仁和鎮鹿鳴村委會副主任 任敏

  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貫徹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需要,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是建設農業強省的基礎,也是廣大農民衷心期盼的好事、實事,建成一批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能有力提升糧食生產能力。

  在全國人大代表、宜賓市江安縣仁和鎮鹿鳴村村委會副主任任敏看來,按照高標準農田全面實現“集中連片、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建設標準,目前還存在資金籌集壓力大、長效管護有缺失等問題。當下,快速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質量和效益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任敏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優化投入機制。持續穩定增加中央財政預算,采取分區域、分地形、分建設類型的投資標準,逐步實現建設任務、建設標準和建設投資相匹配。對于山區縣、丘區縣,建議國家在財政資金補助上予以傾斜,率先將中央和省級轉移支付高標準農田資金畝均投入標準由1500元每畝提升至2000元每畝以上。同時,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銀行信貸資金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緩解基層資金籌集壓力。

  二是明確有關建設標準。目前,有部分永久基本農田存在分布散、坡度大等問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難度相當大,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明確建設的時限和連片建設標準,便于市縣基層加快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三是鼓勵地方創新管護制度。建議出臺政策鼓勵加大建后管護力度,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要加大管護力度并加強考核,這樣經濟效益才能夠持續穩定增長。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