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高敬
近日,四川省大數據中心發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從政策環境、賽事活動、專業實力、創新能力、行業薪酬等三大板塊17個維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并開展文獻調研和田野調查,為四川大數據人才發展現狀進行畫像。
從學科實力看,自2016年國家教育部首次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以來,目前四川共有81所高校備案大數據相關專業。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的本科專業被評為A+或A級;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的本科專業為A級。
從專業設置看,本科人才主要集中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四川有48所高校開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科專業。
可能與大家想象中不同的是,不僅僅是計算機類專業,其他專業也培育數據人才。比如,部分高校的體育專業開設了“運動數據分析”,環境保護類專業開設了“生態環境大數據技術”,醫藥衛生類專業開設了“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跨專業培育數據類人才日趨成勢。
從薪酬待遇看,四川數據類崗位的月薪主要在5001—9000元區間,例如數據分析師、算法工程師、圖像標注員等。月薪萬元以上的崗位,對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有一定要求,如數據治理工程師、數據中心技術負責人、數據框架師等。成都有一半以上的大數據崗位,月薪高于9000元。綿陽、眉山、瀘州等地的大數據崗位待遇普遍略高于其他市州。
四川的大數據行業從業人員,可參加職稱評審。2020年8月,省大數據中心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印發《四川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成為繼天津、貴州后,國內第三個正式建立數智領域職稱評價標準的省份。截至目前,四川已有148人取得高級工程師職稱,259人取得工程師職稱,177人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達州、德陽、瀘州、遂寧相繼成立數智專業職稱評委會,開展中初級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