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張紅霞 蘭楠
促進外貿外資穩定發展。加快建設貿易強省,常態化組織企業組團出海,實施千戶重點外貿企業培育工程。構筑開放大通道大樞紐。實施開放平臺提能工程。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全球開放格局重塑中搶灘登陸,構筑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打開內陸腹地更大發展空間。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賦予川渝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任。新在哪里、高在何處?怎么看待四川開放優勢與短板?開放抓手有哪些?怎樣營造開放軟硬環境?
代表委員們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怎么認識?
打造開放高地,四川的優勢在哪兒
“我們有山有水,得天獨厚的能源優勢是關鍵。”省人大代表、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南充供電公司總經理唐敏說。
他認為,不少大型跨國企業的新項目都規定有“雙碳指標”。四川作為清潔能源生產和輸出大省、全國最大的送端樞紐平臺,具有發、輸、變、配、用的全鏈條在線測量數據。“‘雙碳’領域得天獨厚的條件,將更具備外資吸引力。”
區位優勢也在四川開放高地打造進程中舉足輕重——四川作為歐亞大陸的幾何中心,往北,經歐亞大陸橋,連接陸上絲綢之路;向南,經過大灣區和北部灣出海,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銜接作用。
省政協委員、省貿促會會長黃莉介紹,四川省深入實施“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立足南向開放門戶優勢,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過,我們的高能級開放平臺和帶動力強的重大外資項目還不太多。”黃莉認為,四川還存在開放平臺能級待提升等問題。
當下,一些全新優勢也在逐步成型。按照規劃,到2025年,四川將高水平建成天府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全省數據中心規模達50萬機架,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85%,一體化調度服務器超過100萬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7000億元。
省人大代表、中國電信四川公司總經理鄭成渝認為,數實融合發展之路上,“數字環境”的不斷提升,也將進一步增強優質外資的吸附能力。“另外,我們也將通過海外拓展基地建設、統籌國內和國際市場,加速海外項目拓展布局,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的引領作用,促進對外開放合作。”
怎么打造?
建平臺打通道,為開放新高地造基礎
去年12月29日,中老班列(攀枝花)從攀枝花火車站首發。這是新成昆鐵路開通后,第一列組織川貨出川、直達東盟國家的國際貨運班列——“四川南向門戶”攀枝花迎來全新開放大空間。
去年1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攀枝花已“嘗到甜頭”——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對東盟的進出口同比增長12.5%,而攀枝花市對東盟的進出口同比增長70.2%。
“東南亞地區人口接近7億人,35歲以下人口占比超50%,具有龐大的市場消費能力,進出口需求正好與國內形成互補。”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譚明安建議加快推進四川南向門戶規劃建設。“首先就是通道建設,希望實施保安營機場改擴建,建立‘空中經濟走廊’。”他說。
去年8月24日,中歐班列成渝號(廣元)首發班列從廣元南站出發,奔向俄羅斯圣彼得堡。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實現四地齊發,北向門戶廣元打開了新的開放通道。省人大代表、廣元市委書記何樹平談到,要全力將廣元打造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加快實現通道價值向產業價值、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
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改革開放的數據給予了印證:四川進出口規模預計過萬億元。今年,四川將加快構筑開放大通道大樞紐,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打造中老班列全國重要集結中心,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樞紐。
面對全新的國際經濟版圖,各地將目光投向了高能級開放平臺。省人大代表、自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孝謙建議深化“成自” “渝自”產業合作,共建“川南渝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產業合作園區。省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守軍透露,德陽正在謀劃建設“中國裝備科技城”,與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一同支撐全省區域創新發展。
怎么轉化?
乘勢而上,贏得更優質的海外訂單
2022年,我省連續舉辦了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世界顯示產業大會等,引進落地一批涉外產業項目。去年底今年初,疫情防控政策一調整,我省便立即組織開展穩外貿攻堅戰,“商務包機”組團出海搶訂單拓市場。
“省上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我們將在擴大開放上發揮優勢,重點發力。”省人大代表、瀘州市市長余先河表示,瀘州將圍繞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全面深化開放合作,下好高質量招商引資“先手棋”,跑出瀘州經濟發展“加速度”。著眼構建開放發展體系,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做大開放型經濟,積極穩妥“走出去”,精準靶向“請進來”,持續“優存量、擴增量、抓變量”,吸引更多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優質項目落戶瀘州。
在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僑商聯合會會長薛水和看來,“要吸引優質投資,四川還需進一步發力夯實本底。要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新模式。”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良好營商環境是吸引外資落戶的“梧桐樹”。“以更大力度改革激發活力,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良好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讓省政協委員、成都歐美同學會社會服務專委會副主任孫磊感受到了四川堅定走改革開放道路的決心、信心。
如果說交通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硬門檻”,那法治則是“軟實力”。近年來,我省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主導建設現代法務集聚區。結合律師工作實際,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師協會監事長劉才偉對“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深有體會。他介紹說,目前天府中央法務區功能架構初步形成,實現了“一年起勢”的階段目標,全面轉入“五年聚能”的中期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