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超長寒假,如何幫助孩子合理安排生活與學習?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經歷過長時間頻繁線上學習后如何提升人際交往能力?1月10日,四川在線記者帶著問題,聯系到中國心理學會學校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四川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張皓,聽她“支招”超長寒假期間,家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四川在線記者:家長、孩子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寒假?
張皓:我認為,寒暑假是為了在一年中天氣最極端的狀況下保護青少年,并且讓孩子們接受家庭教育。
四川在線記者:放假期間,孩子“報復性”玩耍,家長應該怎樣看待?
張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幸福的人,學習知識只是實現目的的途徑之一,而諸如親密關系的學習恰好需要在家庭教育中獲得。
但是到了現實生活中,學校一放假,部分家長就開始焦慮。孩子要學習家庭生活,其中一部分要學習的就是自主管理休閑時光,而且有一些時光本身就是拿來浪費的。
四川在線記者:在時間偏長的寒假里,不學習的時光,家長和孩子可以做些什么?
張皓:孩子學習的能量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要特別節約使用孩子的學習能量,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這樣時間偏長的寒假里,我們可以讓孩子去親身經歷、感受生活的細枝末節從而積累生活經驗,實際上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同時,家長可以利用假期,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因為專注力是學習的關鍵。
四川在線記者:漫長的假期中,家長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張皓:第一條原則,不怕沖突。其實,父母回避問題時,孩子是最難受的。比如考試考好考壞怎么會沒關系?一定要討論存在的問題,不要回避。
其次,不要把自己的壓力傳導給孩子承受。在一些極端事件發生的時候,父母要管理自己的情緒,要有單獨的時間和空間去面對自己的心靈。
同時,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是控制局面的人。遇事留有余地,絕不惡語相加,不要把事情逼到“絕境”,也是家長跟孩子溝通需要遵循的原則之一。
另外,絕不看孩子的笑話。父母不必在孩子面前要強,孩子遇到困難時,應想辦法幫助孩子把這個事情做成。同時,做父母的要有包容之心,要準備好給孩子收拾殘局。
四川在線記者:此前一段時間,線上教學時間較長,孩子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怎樣彌補?
張皓:有一點必須清晰地認識到,交往能力必須在交往當中才能培養,假期剛好是孩子可以跟親戚、朋友、同學交往的時刻,可以好好積累經驗。
另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構建起他(她)的“四環路”。讓孩子做練習,畫出自己身邊的“四環路”。有了事兒第一個跟父母說,父母肯定在“一環路”上;二環路則是好朋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小女孩有閨蜜,小男孩有兄弟;三環路則是老師,尤其心理老師;四環路是110、119等報警電話。給孩子把“四環路”畫出來了之后,他感覺到不孤獨,遇到事情有那么多人可以幫我,可能就會避免好多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