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們是武侯區疾控工作人員,我們收到您10混1陽性報告,需進一步核實您的信息,請問您現在在哪里?”

  “武侯區xx小區門口的車里。”

  11月14日,回綿竹探親的毛先生休假結束,返回成都上班,自駕汽車離開后,他在綿竹的居住地通知核酸檢測。得知這個消息的毛先生,在抵達成都后,第一時間騎自行車到核酸檢測點進行了采樣,并將自己“關”在車里一整夜,直到核酸檢測提示異常,防疫工作人員從車里將他轉移到隔離酒店、定點醫院。

  11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仍在隔離中的毛先生,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之所以把自己“隔離”起來,是怕萬一自己感染了,給其他同事造成麻煩。

  離家時持24小時核酸

  “落地檢”后主動將自己“隔離”

  在成都做廚師工作的毛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11月14日,在他回綿竹老家休假3天后,按計劃返回成都,準備第二天上班。

  當時毛先生所在的區域并未劃為高風險區。“有24小時核酸報告就可以走(離開綿竹),”毛先生說,當時,他的核酸結果也沒有異常。14日晚上7點,毛先生自駕車從綿竹開往成都,路上,他得知綿竹通知核酸,“我想回到成都后落地檢一次,第二天拿到核酸結果再去上班,問題不大。”

  于是,晚上9點多,毛先生回到了武侯區,宿舍周圍的核酸檢測采樣點不在采樣時間內,他又騎車到了兩公里外的雙楠醫院核酸檢測采樣點。采樣后,回到宿舍小區門外,一直待在自己的私家車里。“當時,我預計等到(凌晨)兩三點出了結果,還能回宿舍睡一會。”

  但是,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沒有出來,“心里還是有點慌。”15日早上8點,已經在車里待了10個小時的毛先生只能先回宿舍上廁所、洗漱。就在此時,毛先生接到了綿竹市疾控中心的電話,告知他可能是陽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需要就地隔離,同時會聯系成都疾控部門。

  毛先生立即返回了自己車里。“下午聯系我的電話就開始多了,”毛先生說,15日下午2點多,武侯區防疫工作人員告知他14日晚所做的核酸檢測因混檢異常,需要再次進行核酸檢測采樣和核酸抗原采樣。

  下午3點,工作人員在毛先生所居住的小區外的車里,找到了主動將自己“隔離”了十多個小時的毛先生。

  多輪流調中

  第一次遇到軌跡如此“干凈”的感染者

  袁瀟是武侯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負責流調調度的小組長。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11月15日下午2點16分,武侯區疾控中心接到中心實驗室通知,一管10混1混檢結果異常。“我們需要啟動追陽程序,此時可以看到(毛先生)是從綿竹回來的。”袁瀟說,一管混檢10人,工作人員會逐一聯系他們,要求他們就地自行隔離,等待由社區安排核酸檢測采樣人員,做一次核酸抗原采樣和核酸檢測采樣。同時,閉環轉移到隔離酒店,等待核酸檢測結果出具。

  下午3點,工作人員找到在小區外私家車內的毛先生,完成采樣和轉運。當晚6點40分,單采結果出具:確定毛先生為陽性感染者。“所以從10人中鎖定到了他。”袁瀟介紹說,此時,正式的流調工作開始,如果傳染鏈條清晰,且有持續的核酸檢測結果,只需要從報告異常的混采采樣時間倒推前2天,如果傳染鏈條不明晰,則需要追溯前7天的活動軌跡。

  雖然對毛先生的流調工作已經過去了9天,但流調工作人員程謐仍然記憶深刻,因為她驚奇地發現,在混采后,毛先生一直待在車里,除了次日清晨回宿舍上廁所洗漱用了10分鐘外,哪里都沒有去。

  “他回了一趟宿舍,與宿舍室友有過接觸,存在感染的可能,所以室友作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觀察。但是這個結果已經非常理想了,已經將可能傳播的影響努力降到了最低。”袁瀟說,她與程謐都多次參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流調工作,但還是第一次遇到主動規避風險,軌跡如此“干凈”的感染者。24日,她再次聯系到毛先生梳理這一過程,也為毛先生的責任感向他表示了感謝。

  ▲資料圖片 圖據圖蟲創意

  可能因家庭聚會感染  

  為影響同事感到歉疚

  “車上等(結果),是想萬一自己感染了,不給其他同事帶來麻煩。”毛先生說,因為考慮到自己離開后通知核酸檢測,就意味著自己也有可能是從“高風險地區”返回成都的。萬一自己真的感染了,那和自己一起生活、工作的同事也有可能被傳染,或者因為密切接觸而接受隔離、影響工作,所以他決定,在核酸結果出來之前,先待在車里,不給別人添麻煩。

  14日,毛先生離開時,所在的區域并未劃為高風險區。據《今日綿竹》微信公眾號,16日,綿竹新增高風險地區17個。而毛先生所居住的區域在彼時被劃為高風險地區。

  “我車上有礦泉水,吃飯可以點外賣。”毛先生說,正好,離家前他帶了一床冬天的被子,本來是因為覺得降溫了,應該添床被子,沒想到正好用上了。

  毛先生回憶,自己回家探親三天,因為許久沒見面,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飯、打了會兒麻將。15號,曾一起吃飯的親友里,有一人確診。自己應該就是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感染的。“(一起吃飯的)親戚朋友也都隔離了。”毛先生說,幸好,沒有聽說其他親友有確診的。“大部分是集中隔離,一個人住的就居家隔離,(政策)還是很人性化。”

  毛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現在還在醫院,在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滿足出院條件后,就會轉到隔離酒店繼續健康監測。“我心態還是比較好,沒有害怕,現在狀態也不錯。”

  毛先生說,后來得知,因為他接觸了同事,同事也接受了隔離觀察,語氣中,帶著對同事的歉意。

  快評: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騎自行車去做核酸、結果出來前睡車里、第一次遇到“軌跡如此簡單的感染者”,諸多因素疊加,實屬不易。

  冬日的夜晚,車上或許會有點涼,一個人或許會有點孤獨,但毛先生卻讓我們看到了溫暖和力量、責任和擔當。這一夜,于大家而言,很普通也很平凡,但卻是毛先生為自己守的一夜,也是為同事守的一夜,更是為我們這座城市守的一夜。疫情防控,需要毛先生這樣的自律,這樣為他人著想。因為我們既是命運共同體,也是責任共同體。每一個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每一個人,都是自身責任的第一人。只有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盡責,才能讓病毒沒有可乘之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守好我們的城市。疫情當下

  人人配合疫情防控

  才能換來城市的安全

  作為市民應如何配合做好防疫?

  疾控專家從隔離、流調、核酸

  三方面給出了實用性建議

  隔離:

  ·接到隔離通知后,不要慌張,盡快整理好個人生活物品及藥品(特別是老人、小孩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員),在家等待,不得外出。

  ·聽從防疫人員安排,規范佩戴口罩,將有專人上門協助閉環轉運至隔離點。

  ·轉運期間做好個人防護,與他人保持距離。

  ·若為密接,應告知自己所在的工作單位。

  ·在集中隔離酒店,所有人員足不出戶,除核酸采樣、取餐、扔垃圾外,不得打開房門。

  ·期間做好自我監測,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請立即如實向防疫人員報告。

  流調:

  ·遇到流調人員登門拜訪或電話詢問時,應積極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仔細回顧行程,如實報告行程軌跡、居住地址、接觸的人員等。

  ·若實在無法回憶,可通過手機支付寶、微信、信用卡等消費記錄信息,盡可能詳細、準確回憶自己所到過的場所、所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等。

  ·接到流調電話后,應做好個人防護,減少流動,避免增加疫情傳播風險。并立即向屬地社區報備,告知工作單位,說明相關情況。

  因刻意隱瞞行程、隱瞞流行病學史造成疫情傳播的,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追究法律責任。

  核酸:

  根據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按規定時間、規定頻次參與核酸檢測。

  ·排隊采樣時,請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保持“一米線”社交距離,聽從現場工作人員安排,自覺有序排隊,不與他人閑談。

  ·檢測過程中,避免觸碰檢測臺上的物品,不把手機、身份證、鑰匙等個人物品放置在臺面上,檢測完畢立即戴上口罩。

  ·核酸采樣后立即離開,不在采樣點逗留或丟棄廢棄物。回家后做好手部清潔衛生,并使用酒精對手機、身份證等物品進行消毒。

  溫馨提示

  高風險區來(返)蓉人員及其他重點地區來(返)蓉人員按“健康成都官微”每天公布的來(返)蓉人員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執行。

  其他來(返)蓉人員在抵蓉前或最遲抵蓉后24小時內通過“四川天府健康通”小程序完成社區報備,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來(返)蓉,嚴格實施來(返)蓉后“3天3檢3不”,即3天3次核酸檢測(每次間隔24小時及以上),第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具后可有序流動,但不得聚集,不得聚餐,不得前往酒吧、KTV、棋牌室(麻將館)等空間密閉、人員密集的重點公共場所。特別提醒,來(返)蓉后第5天需再完成1次核酸檢測。

  對不主動報備、隱瞞行程軌跡,導致疫情發生和擴散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溫馨提醒

  “四方責任”一刻別放松

  只有守好自己身邊的防線

  才能不留防控死角

  這些事

  還要繼續做好!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