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次

  動力舟橋作載具,運送大型搶險設備

  據了解,受“9·5”瀘定地震影響,震中5條國省干道共產生120處斷道,40條農村公路出現420處斷點。

  “此次受損的S217省道是汶川地震以來,國省道中受災最嚴重的一條道路,也是搶通時間最長、搶通難度最大的道路。”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總工程師李林介紹,受瀘定地震影響,S217省道瀘定至石棉段全線塌方,道路中斷長度達59公里,其中需重點搶通路段19公里(未含其他支線路段)。這19公里,從道路路面到路基幾乎完全損毀,且還存在大小塌方點位20余處。多數點位靠山臨水,在地震作用下,變成高位滑坡點,搶通難度極大。

↑受損點位分布圖↑受損點位分布圖

  據蜀道集團抗震救災現場應急指揮部指揮長袁飛云介紹,由于路基完全損毀,現場應用了動力舟橋運送搶險設備。

  據了解,應急搶險隊伍在省道S217開辟了5個登陸點,同時將五節動力舟橋拼裝為一個移動的水上作業平臺,承載力可達40余噸,這是國內抗震救災歷史上第一次采取動力舟橋作為載具。通過將大型搶險設備、人員運送至登陸點,實現多點位同時作業。“搶通時間比預計提前了一個多月。”

↑動力舟橋↑動力舟橋

  基本完成

  搶通道路224.3公里,救助轉移群眾454人

  省道S217瀘定至石棉段全線應急通道和灣東村、發旺村村道的打通,標志著受“9·5”瀘定地震影響的主要通道搶通工作基本完成。

  此次搶通工作,蜀道集團四川路橋搶險突擊隊累計疏通堵塞點位348余處,搶通道路(含村道)224.3公里,累計投入救援人員6569人次,挖掘機1158臺班,裝載機793臺班,運渣車378臺班,吊車126臺班,發電機36臺,共救助轉移群眾454人。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總工程師李林表示,目前災后重建工作已經啟動,省交通運輸廳正在進行重建項目方案編制工作,力爭盡快將方案完善后開啟施工。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攝影報道 部分圖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