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用游客擺渡車把梔子樹運送出來工作人員用游客擺渡車把梔子樹運送出來

  這個家:

  來不及聯系女兒就帶領隊伍參加救援

  楊樹林一直是個熱心腸的人。

  地震發生時,楊樹林正在王崗坪景區忙碌。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楊樹林對周圍環境很熟悉,他在地震后第一時間就從景區小路徒步下山報信,“電話打不出去,擔心家里人,也想做點啥。”

  9月5日下午5點左右,在徒步了5個多小時后,楊樹林順利到達山腳。在家門口,他遠遠地看了一眼:眼前的家已經嚴重受損,部分坍塌。

  知道妻子沒事后,他馬上和同事一起,承擔起了帶領救援隊連夜奔赴草科鄉參加援救的任務——此時的他,甚至還來不及聯系在石棉縣人民醫院工作的女兒。

  “飯都沒吃,拿上壓縮餅干就走了。”從王崗坪鄉到草科鄉,21公里路,一行人翻山越嶺,走走停停,在凌晨4點終于抵達。“救援的武警很辛苦。”楊樹林告訴記者,救援隊中,大多數力量是十八、九歲的“娃娃”,他打心眼里佩服,也非常心疼。

  女兒平安的消息是妻子打電話告訴他的,“知道她沒事就放心了,現在我們每天晚上都會打視頻。”楊樹林說。

王崗坪景區工作人員進入密林中的索道養護路進行踏勘王崗坪景區工作人員進入密林中的索道養護路進行踏勘

  這群人:

  積極自救已經展開 像極了充滿生機的梔子樹

  隨著梔子樹的成功移栽,楊樹林一家的新生活也開始了。

  就在這棵梔子樹來到景區游客中心的同一天,深切哀悼“9·5”瀘定6.8級地震遇難同胞活動在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雅安市石棉縣新棉街道同時舉行。

  雖然還沒想好家園重建的具體細節,但楊樹林并沒有沉浸在悲傷中。就在記者聯系上他的時候,他正和同事一起操作挖掘機,進行景區的災后恢復重建。

工作人員忙著將員工宿舍里的物資運轉出來工作人員忙著將員工宿舍里的物資運轉出來

  在王崗坪景區,還有更多人在行動。地震后,景區員工宿舍成為危房,即將推倒重建,工作人員和協調的民兵忙著將員工宿舍里的物資運轉出來;景區索道受損,為了讓景區早日重新開放,景區工程總工劉永亮數次帶領員工進入密林中的索道養護路,進行踏勘。

王崗坪景區工作人員進入密林中的索道養護路進行踏勘王崗坪景區工作人員進入密林中的索道養護路進行踏勘

  “日子還是要慢慢過,相信政府會帶領我們振作起來。”“地震可以毀掉房屋、山川,但毀不掉我們的希望和重建美好家園的信心,就如這款梔子樹,在地震中房屋倒塌了,但它還枝葉茂盛、充滿生機!”這是楊樹林和他的同事們的心聲。

  也就是這樣的點滴力量匯聚成海,成為災后重建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